第一章行星地球试题

第一章行星地球试题

ID:42610188

大小:223.1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8

第一章行星地球试题_第1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试题_第2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试题_第3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试题_第4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章行星地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座位号成都石室天府中学高2013级第一学期周练五命题:覃绍均满分:100分时间:25分钟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正确答案填写在第II卷相应位置。地区甲乙丙T昼长16小时08分9小时37分14小时13分11小时58分下表为“6月22日四个地区的昼长比较”,读表完成1〜2题。1・四地位置自南向北的顺序为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2•四地中,纬度位置最低的是A.甲B.乙C.丙D.丁地球的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据此回答—4题。3•下列地理事物的数值中,

2、与黄赤交角的度数相同的是①回归线的度数②晨昏线与纬线相切时,相切纬线的最低度数③晨昏线与经线圈之间的最大夹角④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纬度范围A.③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4•若其他条件不变,而黄赤交角变为24°时,则A.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C.北极点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增大C.甲丙丁乙D.丁甲乙丙下图反映的是我国MNP三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情况,读图回答46题。5.表示夏至日情况的一组是1E90°X阳I600A.Mi、NiB.M2、N2C.M】、P2D.N】、P230°6.三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

3、正确的是A.P、M、NB.M、N>PzxoC.N、M、PD.P、N、M°0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7〜8题。7.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外部圈层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8•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oM,△N

4、m2op.△N2•P261218昼长(小时)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秀丽的黄果树第II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2345678二、非选择题:(共52分)9.下图为12月22日A、B、C、D四

5、城市昼夜长短的示意图,图中斜线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4分,共32分)图甲(1)四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o(2)按照五带的划分B城市属于o(3)图中城市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现象。(4四城市中处于夏季的是o(5)3个月后,B城市昼长约为小时。(6)当B、C、D三城市昼夜长短与A城市相同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o(7)当B城市白昼为24小时,A、C、D三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顺序是(8)B城市白昼变长的时期为10•图甲中弧线ABC为晨昏线的一段,阴影部分为黑夜;图乙为“地球极地俯视图”;回答问题。(共20分)(1)请把图甲中的晨昏线转绘到图乙中,并用%表示夜半球

6、。(6分)(2)简述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图甲(1)四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o(2)按照五带的划分B城市属于o(3)图中城市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现象。(4四城市中处于夏季的是o(5)3个月后,B城市昼长约为小时。(6)当B、C、D三城市昼夜长短与A城市相同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o(7)当B城市白昼为24小时,A、C、D三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顺序是(8)B城市白昼变长的时期为10•图甲中弧线ABC为晨昏线的一段,阴影部分为黑夜;图乙为“地球极地俯视图”;回答问题。(共20分)(1)请把图甲中的晨昏线转绘到图乙中,并用%表示夜半球。(6分)(2)简述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

7、的分布规律。(6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48分)1选B,2选D【解析】第1题考查的是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6月22日这一天,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并且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北半球由南向北的顺序为丙、甲。南半球昼长小于12小时,纬度越高昼越短,所以南半球由南向北顺序为乙、丁。第2题纬度低说明距离赤道近,赤道的昼长为12小时,与12小时的差值越小,越接近赤道,纬度越低。3选B,4选D【解析】第3题紧扣与黄赤交角的度数相同,可排除②与黄赤交角互为余角,④为黄赤交角的2倍。故选B。第4题南极圈以南范不是缩小,岩石圈、大气圈。它们之间不断进分别是地

8、球内能、与北极圈的情况相同,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为2倍黄赤交角的度数,北极点出现极昼的天数受地球公转速度快慢的影响而不受此影响,故4选D。5选A,6选D【解析】据图可知M2、皿十2为冬至日,故5选A。根据昼长来判断三地的纬度高低,故6选D。7选D,8选B【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重力能、太阳辐射能。二、非选择题(共52分)9.(每空4分,共32分)⑴A(2)北寒带(3)C(4)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