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592984
大小:31.5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8
《4内燃机排放污染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内燃机排放污染物第一节内燃机排放污染物分类CarbonDioxide(CO2)WaterVapor(水蒸汽)CarbonMonoxide(CO)Hydrocarbons(HC)OxidesofNitrogen(NOX)Particulates(微粒)Lead(铅)Otherpollutants(其他,如剩余O2)第二节汽油机排放污染物1.CO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生成机理:表观理论分析(缺氧是CO产生的主要原因);CO2、H2O的高温离解(不缺氧时CO产生的重要原因),当φa<1时,由于高温离解造成的CO排放浓度远远小于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CO浓度;
2、当φa≥1时,高温离解反应是不缺氧时仍有少量CO排出的主要原因所在;化学动力学浓度冻结现象对CO消失反应的限制。当φa≥1时,CO生成的其它机理,发动机前后循环之间燃料分配不均匀,各缸之间燃料分配不均匀,在稀混合气中可能存在着局部浓混合气。影响因素:进气空气温度;大气压力高负荷时,节气门接近全开或全开,此时发动机混合气加浓,故CO增加;低负荷时,废气稀释对混合气稀释程度相对增加,混合气必须适当加浓,所以CO增加;中等负荷时,经济混合气工作,CO排放浓度不高,浓度几乎不受负荷增加的影响。但是,CO排放量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加;怠速转速增加,CO和HC排放降
3、低。但是,怠速转速过高,会使发动机油耗上升,运动件磨损加剧,寿命降低;大于或小于最佳点火提前角均会使CO增加;废气稀释程度增加,使CO增加;芳香烃含量对CO排放浓度有影响。总的来说,其影响程度还是较小的。1.HC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生成原因:不完全燃烧(氧化)、.壁面淬熄效应、狭缝效应、壁面油膜和积碳吸附。影响因素:通常,HC排放浓度和数量有随混合气变稀而下降的趋势,在A/F≈14.8时,HC较低。但当A/F>17时,由于混合气过分稀薄,易发生火焰不完全传播以致断火,使HC排放量迅速增加。当A/F和n不变,按最大功率调节点火时间,负荷改变对HC排放浓度没
4、有影响;但负荷增加,HC排放量会因废气流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转速增加,HC排放下降。点火提前角减小,增加了排气温度,促进了HC在排气系统的后期氧化。残余废气稀释程度,壁温和气流运动2.NOx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包括:N2O、NO、N2O3、NO2、N2O4、N2O5,大气中NOx主要以NO、NO2的形式存在。1)燃料型NO:燃料中的固定氮生成的NO2)激发型NO:低温火焰下由于含碳自由基的存在生成的NO3)高温型NO:高温下N2与O2反应生成的NO燃料型靠大气中氮生成NO的化学机理是扩展的Zeldovitch机理,也称为“热NO”。有关NO主要反应(
5、生成和消失)为:影响因素:当A/F稍大于理论A/F时,燃烧室温度最高,有过剩的氧气,所以NO最多;A/F小于理论A/F时,由于缺氧,所以随着A/F的降低,NO生成减少;A/F远大于理论A/F时,因燃烧室温度下降,所以NO减少。减小点火提前角可使NO降低。大气湿度增加,NO下降。当混合气较稀时,负荷减少,NO减少。当混合气较浓时,NO随负荷的变化不大。废气稀释度增加,NO下降。当A/F不同时,n对NO生成速度的影响也不同。浓:n增加,扰动加大了火焰传播速度,减少了循环热损失,所以NO增加;稀:温度不高,容易导致失火使温度更低,所以NO减少。冷却水温增加,
6、NO增加。压缩比增加,NO增加。由于芳香烃燃料燃烧时温度较高,故燃料中若芳香烃含量较多,则NO生成增加。第三节柴油机排放污染物1.直喷式柴油机中燃烧和排出物生成模型:涡流空气中的喷注分层模型涡流空气中喷注燃烧和排出物生成模型2.微粒定义:除去未化合的水以为所有固态的碳基颗粒、液态的燃油与润滑油以及无机物(SO2、NO2、铅)等物质的总称。里卡多认为(美国环保局认为):微粒是指经过稀释后的排气,在低于51.7℃以下,在涂有聚四氟乙烯的玻璃纤维滤纸上沉积的除水分以外的物质。3.对于柴油机来说,PM与NOx表现出很强的折衷Trade-off关系(平衡关系)。
7、过量空气系数在1.0~1.2的地区容易生成NOx,过量空气系数在<0.6的区域容易生成碳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