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590865
大小:35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8
《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中现史----主题6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及社会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中国现代史——-主题六新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及社会生活专家诠解考点趋势【考点趋势诠解】——把握规律有的放矢考点核心年份题型分值命题预测拓展建议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2: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3: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2009未考查考查新中国时期的科技成就,说明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及意义;考查新中国时期教育的发展,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作用和地位;结合人们生
2、活的变化,考查变化的原因。科技教育发展和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科技教育发展和社会生活变化的关系。2010非选择题3分2011非选择题2分【知识网络看点】——夯实基础扎实备考考点1:“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的制定基础知识篇1.“两弹一星”:泛指原子弹和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原子弹: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于弹爆炸成功。(2)导弹:1966年10月,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3)氢弹:1967年6月,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4)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l号”顺利进入太空轨道,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地掌握了人造卫
3、星的空间技术。2.“籼型杂文水稻”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地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使水稻的产量大幅度提高,被国外媒体称为“东方魔稻”。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3.“863”计划的制定(1)提出: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几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2)实施:1986年1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做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科技的重点。(3)意义:“863”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我国
4、科技事业的发展,缩短了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认识启示篇1.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2.从小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开拓创新的意识;3.学习科学家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4.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细节提示篇“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考点2: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基础知识篇1.战略:科教兴国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从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需要出发,制定了“科
5、教兴国”的国策。2.任务:大量培养通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3.法规: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规,制定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就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任务:大量培养通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4.举措:(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20世纪末,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0%。(2)高等教育发展迅速①1977年底,停顿12年之久的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得到恢复②目前,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增加③我
6、国设立学位制度,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认识启示篇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基础事业,要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2.教育发展要突出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细节提示篇联系日本两次发展阶段:明治维新时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战后提出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都使日本的教育得到很大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日本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对于我们而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考点3: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
7、产生的影响基础知识篇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1)衣:改革开放前,买衣凭票,色彩、样式单调;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衣着丰富多彩,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少,单调,营养严重不足;改革开放后,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3)住:改革开放前,人们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环境有了明显改善;(4)行:改革开放以来,铁路、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