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式”德育课堂教学模式

“唤醒式”德育课堂教学模式

ID:42577205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8

“唤醒式”德育课堂教学模式_第1页
“唤醒式”德育课堂教学模式_第2页
“唤醒式”德育课堂教学模式_第3页
“唤醒式”德育课堂教学模式_第4页
“唤醒式”德育课堂教学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唤醒式”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唤醒激励式”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岱岳区教育局教研室二0一0年五月6“唤醒激励式”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唤醒什么?就是把发生在学生身上的“视而不见、习以为常、反复无常、顽固不化”的不良道德行为习惯的内心唤醒,从活生生的生活经历、体验和感受中唤醒,从幼小心灵的内心深处唤醒,从关注道德认知和外部评价走向关注内部唤醒,唤醒他们的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之内化为精神,锤炼为意志,陶冶为人格。唤醒四种现象视而不见习以为常反复无常顽固不化(无意识)(无习惯)(无毅力)(无意志)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唤醒三个层面•对学生——唤醒沉睡的心灵,点燃热情的火种。•对老师——唤醒空洞

2、的说教,探究真实的生活。•对课堂——唤醒苍白的课堂,营造情感的动场。(一)唤醒道德情感儿童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由知、情、意、行几个部分组成。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由于道德意志需在道德行为的实践中表现和锻炼成长,所以道德品质也可以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基本的心理成份,三者是一个密切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道德情感是人得到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的体验。例如,一个人为集体做了好事而感到愉快,看到别人破坏了集体荣誉而产生厌恶情绪。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习惯中,必须渗透道德情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情感——这是

3、道德信念、原则性、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干枯的、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6因此,教师要善于培养和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去推动他们履行道德义务。按内容来分,有阶级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革命人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心、集体荣誉感、自尊心、自卑感等等。这些情感又都随着人的认识、信念、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儿童具有一定的道德动机和懂得一些行为方式之后,有时还不一定能够坚持去做,甚至发生不道德的行为,这就牵涉到道德意志的问题。道德认识的高度发展就会形成道德信念。一个人,当他把道德认识变成个人行动的原则,坚信它的正确性,并

4、且发自内心要按这些原则去行动,自己照着做了,就会感到心安理得;没有做到就会感到内疚不安;别人做到了,就会由衷的敬佩和赞颂;别人违背了这些原则,就会产生厌恶、鄙视等种种的内心体验,这就是道德信念的表现。道德信念是道德动机的较高形式,它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能使道德行为出现坚定性与一贯性,从而成为道德品质形成中的关键因素。教学要力求使儿童的学习过程成为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面对他们参与的生活世界,他们的生命表现既有认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种因素也总是在交互作用中同时发生、同时作用于生活。当一个儿童遭遇到生活中某个事件、某

5、个人时,他不仅在感知认知:这是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个什么人?同时也会产生这是件好事还是坏事、这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问题。随之而萌发相应的情意、态度,然后是一定的行为。但在以往的课程中往往割裂了人的各种心理因素,或是片面强调行为习惯的养成,分离其与一定认知、情感倾向之间的关系。学习的过程不仅要经受认知的挑战,从中获得理智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要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中获得精神的体验。学习的结果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得、认识水平的提高,更包括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他们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关照下学做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发展教材的情境因素

6、,有机地营造和渲染出一种让学生感到美好的、亲切的、喜爱的学习氛围,这样使原来那种枯燥乏味的思想教育变成一种有滋有味的精神享受。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让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处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生态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共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对话观:商谈、沟通、理解、认同。分享观:共同分享、助人为乐。多元观:辩证的看待问题,宽容他人。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课堂教学中,要在发展学生的内在德性上下功夫。(二)唤醒道德生活亚里士多德把道德分为心智和德性两个方面,心智

7、方面的道德已知识为基础,是可以教授的;但德性方面的习惯,却是不能教授的,只能在生活中形成。杜威也认为,“教育即生活”,“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关注学生道德生命自由成长的主体道德教育,必须在生活世界中进行。因为生活的世界,是生命存活的世界,是生命求得意义和价值的活动。个体生命的发展不在抽象的科学世界,而在富有人性的完整生活世界;个体的道德,作为生命的灵魂和核心,不在于道德的知识和行为技能,而在于心灵的感应。感应只发生在真实生活和具体情境中,所以,个体道德生命的发展是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