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574631
大小:20.6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18
《2019XX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模块1 专题1 古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XX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模块1专题1古代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精髓与局限 知识主线串联·网络构建 主题一中央体制——从“家国同构”到“皇权独尊” (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主题纵向贯通················································································时期特征知识呈现 (1)“家天下”局面的开始——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政治权力传贤变成传子(2)“家国同构”之源——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
2、等级结构(3)天人合一——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和加强统治先秦萌芽的需要,将“天”说成是自然与社会的主宰,以证明王权神授,论证自己统治的合理性和神圣不可侵犯(4)第一次政治大转型——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军功、政变和改革等多种方式逐步掌握政权,争霸战争与兼并战争推动了分封制瓦解,中国在政治上分裂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现端倪(1)封建社会的核心制度——皇帝制度。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其显著特征体现在:①皇帝的独尊和皇权的威严:独裁决策;皇权不可僭越;“朕”“诏”“制”“玺”专用。②秦朝确立神化皇权:封禅大典和各类祭祀活动。③传承制度:皇位世袭,家国一体(2)适应封建统一
3、国家需要的中枢机构——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务;九卿为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行政长官内廷近臣权力的膨胀——中朝制度。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削西汉发展弱丞相权力,建立中朝,即选用一批地位较低的内廷人员参与朝政中央专制下的分权与制衡——三省六部制。设中书、门下、隋唐完善尚书三省,三省最高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提高行政效率;尚书省下设置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这样就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1)宋代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重要举措——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总理财政,增设参知宋元加强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2)元朝最高行政
4、机关——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监察三权;中书省除为决策机构外,还负责直接管辖大都附近的“腹里”地区(1)专制皇权辅助机构的“残喘”——废丞相、设内阁。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明清强化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2)专制制度的巅峰——军机处。清朝初年,军国大事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帝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主题考向探究············································································
5、····考向一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 1.(20XX·全国卷Ⅱ)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 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A[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后内阁地位上升,阁臣权力增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明朝中后期,司礼监太监获得了代皇帝“批红”的权力,这样司礼监太监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干预明朝的中枢决
6、策。故出现题干所述现象,故A项正确。明中后期内阁、司礼监虽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但其都依附于皇权,最后集权于皇帝,君主专制强化,B项错误。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其议政功能并没有丧失,C项错误。宦官虽然权力增强,但是最后的决策权仍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 2.(20XX·全国卷Ⅱ)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 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C.内阁取代六部 B.君主集权加强D.首辅权力失控 B[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并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设内阁,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它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本
7、身并无决策权。内阁首辅虽有时会操纵朝政,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及其职位,而是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故内阁首辅操纵朝政进一步体现了君主集权的加强,A项错误。C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但未被“内阁取代”。D项内容违背了材料信息。] 从近几年的新课标全国卷来看,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突出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本考点内容历史概念多,复习时不要拘泥于教材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