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558398
大小:11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17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周考(1127)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1.27)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3题。拜祭先祖,其来有自。从甲骨文时代就有文字的证明,延绵至清末,始终未断。纵观古今,拜祭的形式随着时间、世情的变化而有所演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拜祭先祖理念的根基,也就是为何拜祭先祖,没有改变。炎黄文化成型于农耕时代。农耕生产的发展、家庭和家族的繁衍,很重要的是要靠继承。从财产到技能、知识,都需要承接先人和前辈的成果。重继承,是中华民族文化区别于世界上很多民族文化的特征。不仅继承宗祖给自己的知识,还要延续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正是由于重继承,在继承中发展
2、,所以中国被称为一个文化“早熟”的民族。这是以希伯来系列文化为标杆,而且出于历史线性发展观。前工业化时期希伯来文化与希腊罗马文化结合,经过文艺复兴,形成了西方的观念体系,包括西方哲学所说的宇宙观、价值观、伦理观和审美观。而中国早在农耕还比较原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哲学思考体系,这一体系的定型者就是孔子。我们的文化至少五千年来延绵未绝。定型早,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到民众心里,渗透在人们衣食住行的每一个习惯里。因此,尽管有外族入侵和内乱,仍然无法使它中断和消灭。中华民族一代一代举行拜祭,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思考。我们对于先祖先烈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和对今天的影响,有着富于理性的认识。这
3、就是,社会要通过劳动,构成和谐的气氛,加强继承和传播,并且不断地创造。今天无论是拜祭伏羲、黄帝,还是拜祭孔子,没有人想回到那个时代的状况中去生活,先祖的精神是在激励我们不断前进。我是从哪里来的?将要归于何处?至今这还是人类思考的头等问题。中华民族长期思考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来自大自然与先祖;自己也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人终有一死,尸骨灭而精神存;时间、空间转变了,此理则依然。例如清明节的家祭,实质和拜祭民族共同祖先相同。用宋朝哲学家的话说,这叫“理一分殊”。理一,就是寻根溯源,想象未来,想到自己如何继承先祖的精神,如何继续创造,而这一切都围绕着如何完善人生的价值;“分殊”,就是拜祭黄帝、伏羲
4、、家祖和父母等等,对象、形式各有特色。但是,当一个社会只有小家庭拜祭祖先,久之,这个社会就呈现出一种离散趋势,凝聚力减弱。想想过去,思考现在,有心人都会认识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学术、社会,都是对古代的继承和发展。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今天的基础。既然如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就要想到,应该如何做人,一百年后的后代将如何议论现在的我们。一想到此,我们越发感到一种敬畏,应该感谢列祖列宗,应该给后人留下点什么。1.下列关于“拜祭先祖”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拜祭先祖的历史极其悠久,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B.拜祭先祖,虽说拜祭对象和形式可以不同,但在精神实质上却是
5、一致的。A.尽管拜祭先祖的形式会因时代和世情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但拜祭先祖的理念一直未变。B.拜祭先祖,缅怀先祖,是为了延续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用先祖的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进。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华文化是“早熟”的文化,而且定型早,所以才能历经外族入侵和内乱,仍然延绵不断。B.中华文化是农耕文化。农耕生产的发展、家庭和家族的繁衍,很重要的是要靠继承。所以注重继承是中华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的根本区别。C.中华民族拜祭先祖,无论是拜祭伏羲、黄帝、孔子,还是拜祭自己的祖先,都是为了对先祖的贡献有理性的认识,并将先祖的精神继承和传播下去。D.拜祭先祖既是寻根
6、溯源,继承先祖的精神,又是想象未来如何继续创造,最终指向是完善人生的价值。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屮华民族拜祭先祖的传统绵延不绝,反映出炎黄子孙对先祖开创的屮华文明的热爱,缅怀先祖的精神,渴望从先祖的精神中得到激励。B.中国文化被认为“早熟”的文化,这是以希伯來系列文化为标杆得出的观点。如果以屮华文化为标杆,也可以说西方的文明是“晚熟”的。C.拜祭先祖,要求我们想想过去,我们今天的生活、学术、社会,都是对古代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要求我们想想现在,我们应当给后人留下点什么。D.一个只有小家庭拜祭祖先的社会是一个人心离散的社会,因此,只有恢复全社会对民族共同祖先
7、的祭拜仪式,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完成4-6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叶嘉传(宋)苏轼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杳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