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肠化湿方治疗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清肠化湿方治疗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ID:42547600

大小:2.90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9-17

清肠化湿方治疗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_第1页
清肠化湿方治疗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_第2页
清肠化湿方治疗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_第3页
清肠化湿方治疗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_第4页
清肠化湿方治疗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肠化湿方治疗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图分类号论文编号学科分类号密级磬MShanx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硕士学位论文清肠化湿方治疗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ClinicalResearchofinchanhuashionModerateActiveUCQgg研究生姓名:董善增导师姓名、职称:任顺平主任医师学科:、专业名称中医内科学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申请学位类型:科学学位二〇—七年四月二十七曰I中文摘要目的:研究口服中药清肠化湿方联合美沙拉嗪缓

2、释颗粒治疗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初步探析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机制,并客观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度活动期),并经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证患者65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2例,治疗组33例。基础治疗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每次1g,一日4次。试验组清肠化湿方配方颗粒制剂:黄连3g、酒黄芩10g、败酱草15g、炒当归10g、炒白芍20g、生地榆10g、紫草10g、茜草20g、白芷12g、木香6、生甘草6g。用法:将上述药物全部纳入容器内,倒入200ml-300ml温

3、开水,搅拌均匀,分早晚两次服用。对照组安慰剂:与清肠化湿方配方颗粒制剂组成相同,但药物含量仅为1/40的中药配方颗粒,作为安慰剂。用法:将上述药物全部纳入容器内,倒入200ml-300ml温开水,搅拌均匀,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药物均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制作生产,药物外观、形状、颜色上基本一致。疗程12周,并在治疗结束后继续跟踪随访4周,观察维持缓解时间。结果:1疗效评价1.1主要指标(1)临床有效率:对照组62.5%(20/32),治疗组87.9%(29/33),(P=0.018<0.05)。(2)临床缓解率:对照组68.8%(22/32

4、),治疗组90.9%(30/33),(P=0.026<0.05)。提示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1.2次要指标1.2.1内镜应答率:对照组62.5%(20/32),治疗组93.9%(31/33),(P=0.002<0.01)。I1.2.2肠粘膜愈合率:对照组50.0%(16/32),治疗组81.8%(27/33),(P=0.007<0.01)。提示治疗组在内镜应答率、黏膜愈合率两方面均明显著优于对照组。1.3理化指标1.3.1大便隐血试验治疗前,对照组78.1%(25/32),治疗组69.7%(23/33),(P=0.440﹥0.05

5、);提示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大便隐血方面具有可比性;疗程结束后,对照组53.1%(17/32),治疗组27.3%(9/33),(P=0.033<0.05);1.3.2血沉治疗前对照组患者血沉值为22.06±2.35mm/h,治疗组患者血沉为22.09±1.81mm/h,两组测试值相比(P=0.956﹥0.05);说明治疗之前两组患者血沉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患者血沉值为19.78±2.45mm/h,治疗组患者血沉值为15.94±1.83,两组测试值相比较(P=0.003<0.01);1.3.3C-反应蛋白治疗前对照组

6、患者C-反应蛋白测试值为14.50±1.85mg/L,治疗组患者C-反应蛋白测试值为14.97±1.48,两组测试值相比(P=0.260﹥0.05);说明治疗之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患者C-反应蛋白值为11.16±1.72mg/L,治疗组患者C-反应蛋白值为8.85±1.98mg/L,治疗前后相比较两组(P=<0.001);1.3.4粪钙卫蛋白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粪钙卫蛋白测试值为342.28±56.69ug/g,治疗组患者粪钙卫蛋白测试值为334.88±52.72ug/g,两组测试值相比(P=0

7、.585﹥0.05);说明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粪钙卫蛋白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粪钙卫蛋白测试值为153.19±41.84ug/g,治疗组患者粪钙卫蛋白测试值为73.52±29.80ug/g,治疗前后相比较两组(P<0.01);四项临床理化观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在缓解UC患者便血及肠道炎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1.4中医症候疗效评定对照组32例,临床缓解10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2例;治疗组33例,临床缓解19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1例,(P=0.004<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

8、中医症候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5在减轻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主要中医量化积分情况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1.6复发率:治疗组6.1%(2/33),对照组31.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