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

ID:42529904

大小:56.0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6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_第1页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_第2页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_第3页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_第4页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2、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3、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4、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5、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6、病因:是指能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它是决定疾病特异性的。7、诱因: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8、条件:主要

2、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9、危险因素:与某个疾病明显相关,但分不清是原因还是条件的因素。10、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11、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消失或停止,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12、低渗性脱水: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13、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减少细胞外细胞外液均减少。14、水中毒:血钠下

3、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15、等渗性脱水: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16、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17、低钾血症:血清K+浓度低于3.5mmol/L。18、高钾血症:血清K+浓度高于5.5mmol/L。19、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减少,泌H+增多,尿液呈酸性的现象。20、反常性碱性尿:高钾血症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增多,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的现

4、象。221、酸碱平衡: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生成酸性或碱性物质,通过体内的一系列缓冲和调节机制,正常人动脉血pH能保持在7.35~7.45范围内,机体维持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的过程称之为~。22、酸碱平衡紊乱:某些病理情况下体内酸碱物质增多、减少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内环境酸碱稳态的破坏。23、代谢性酸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降低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24、代谢性碱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升高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25、呼吸性酸中毒:血浆中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26、呼吸性碱中毒:血浆中H2CO3浓

5、度原发性降低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27、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降低,通过机体的代偿,使机体HCO3-/H2CO3的比值在20:1左右,pH仍在7.35~7.45之间。28、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降低,通过机体的代偿,使机体HCO3-/H2CO3的比值小于20:1,pH<7.35。27、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其波动范围为10~14mmol/L。28、血氧分压:为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PaO2约为13.3kPa(100mmHg)29、血氧容

6、量:为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样充分饱和时最大携氧量,主要取决于Hb的质和量,正常值为20ml/dL30、血氧含量:为100ml血液的实际携氧量,主要取决于血氧分压和血氧容量31、氧饱和度:指Hb结合氧的百分数,SaO2为95%~97%32、缺氧:因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33、发绀/紫绀:是指当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增加到5g/dL以上,使皮肤与黏膜呈青紫色的现象。34、肠源性紫绀:是指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食物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经吸收后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因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故

7、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皮肤、黏膜呈咖啡色,称此种现象为~。35、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基本特征的缺氧。36、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37、循环性缺氧: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38、组织性缺氧:在组织供氧正常的情况下,因细胞不能有效利用氧而造成的缺氧。39、发热: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SP)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调定点上移)40、过热:由于体温调节机制障碍,以致机体体温不能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发生被动性体温升高。41、发热激活物:凡能激活

8、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使其产生和释放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