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解析】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物理试题含解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及考试科目在相应位置填涂.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10分,考试吋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2小题,
2、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2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伽利略和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证明了惯性运动,用实验验证了维持物体运动并不需要外力B.伽利略证明了所有物体在忽略空气阻力时,都以同一加速度下落C.牛顿建立了平均速度、瞬吋速度以及加速度的概念D.牛顿通过实验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答案】B【解析】试題分析: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根据合力的逻辑推导,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证明
3、了所有物体在忽略空气阻力时,都臥同一加速度下落,牛顿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故B正确;考点:考查了物理学史【名师点睛】平时学习应该注意积累对物理学史的了解,知道前辈科学家们为探索物理规律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2、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运动了3mB.物体在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任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D.物体在某段
4、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是3m/s,则物体在任1s内的路程一定是3m【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3m/s,则物体在Is内的位移不一定等于3m,故A错误;物体在I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根据x=vt=3xlm=3m知,物体在Is内的位移一定是3m,故B正确;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3m/s,并不代表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3m/s,所以物体在任意Is内位移不一定等于3m,故C错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是3m/s,并不代表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3m/s,则任意Is内的路程不一定等于3m,故D错误
5、.考点:考查了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3、如图所示,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來,当小球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OA.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対细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受地球对其的重力,细线对其向上的拉力,小球保持静止
6、状态,加速度为零,合力为零,故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细线对小球的拉力的反作用力是小球对细线的向下的拉力,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考点:考查了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名师点睛】本题涉及三力,重力、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对细线的拉力,其中重力和细线对小球的拉力是平衡力(因为小球处于平衡状态),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对细线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是很容易混淆的,要注意其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是否同体.4、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第一个2s、第二个2s和第5s这三段时间内,相对应的三段位移之比为A.4:12:9B・1:3:5C.2:6
7、:5D.2:8:7【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Z比为1:3:5:7:9,知第一个2s、第二个2s、和第5s这三段时间内,相对应的三段位移之比为(1+3):(5+7):9=4:12:9.故D正确.考点:考查了口市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9,根据该规律得出笫一个2s、第二个2s、和笫5s这三段时间内,相对应的三段位移之比.5、如图所示,在教室里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她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
8、;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23:4:5心)A.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的现象B.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