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一-先秦时期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一-先秦时期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

ID:42487633

大小:4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6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一-先秦时期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_第1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一-先秦时期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_第2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一-先秦时期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_第3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一-先秦时期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_第4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一-先秦时期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一-先秦时期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编者选题表考占P八、、角度题号先秦时期的思想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1墨家主张的功利性2《春秋》成为儒学经典的原因3法家思想的影响4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5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汉字的功能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春秋以前,“天”被尊为最高神,是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春秋时期,祭神祀鬼虽仍是“国之大事”,而“天之爱民甚矣”。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祭祀活动巩固了宗法制度B.政治演变发展了天人关系C.天道权威萌发了民本思想D.神权观念强化了贵族政治解析:B春秋时期,王宗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渐趋瓦解,贵族政治遭受冲击,故

2、A、D两项错误;民本思想的萌发并非源于天道权威,而是民众力量显现的产物,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春秋时期,“天”由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转变为人类的关爱者,这是当吋王室衰微,传统政治秩序趋向瓦解的现实逼迫人们修正传统的天人关系的反映,故B项正确。2•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并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与当时儒家的思想相比,墨家更注重()A.区别等级名分B.维护血缘关系C.讲求实际功利D.强调重义轻利解析:C墨子主张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孔子所说的仁爱是

3、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A、B两项错误。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与儒家强调重义轻利是针锋相对的,C项正确,D项错误。【新知生成】孟了对墨子的批判孟子对于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完全否定的,在孟子看来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对于宗法血亲社会的否定,缺乏社会基础和人性基础。但另一方面,墨子的兼爱思想的思考点是恰恰作为儒家代表的孟子所不能理解的。因此孟子曾批判墨子“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3.(2017•河北张家口期末)《春秋》是鲁国史官对吋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

4、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耍求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A.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解析:B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故A项错误;经孔子整理后的《春秋》能被后世“封建”统治者所推崇,不可能起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故排除C项;由材料“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可知《春秋》是编年体史书;题干中《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它具有伦理教育的功能,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所以被后世统治者推崇。

5、3.(2017•河南新乡三模)有学者认为:“秦亡以后,历代统治者大多耻于与法家为伍,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理论面临着要么改变、要么消亡的命运。”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耍原因是法家思想()A.是主张专制集权的思想理论A.不利于政治局势长期稳定B.是秦朝暴政形成的理论依据D.违背了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解析:C根据材料分析法家思想不被统治者采用是鉴于秦亡的教训,因为其主张以严刑苛法统治人民,最终导致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故C项正确。法家主张专制集权的思想理论在秦亡后依然一直被各朝代采用,且该思想有利于政局的长期稳定,排除A、B两项。法家思想不受重用

6、不是因为违背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故排除D项。4.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融合诸了百家思想C.礼乐与法制并举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解析:B从材料信息看,吕不韦认为,道家、儒家、墨家思想各有特色,应该把不同的思想统一起来,于是,组织宾客编写《吕氏春秋》,对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3.(2017•河北邢台检测)在甲骨文里,

7、“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補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一一天帝,成为名词,最后又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解析:B人神共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汉字中的“帝”字的字意不断发生变化表明汉字是文明的载体,故B项正确;天人关系催生君权神授,不是君权神授催生天人关系,故C项错谋;皇权不是源于宗教祭祀,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4.(2017•河北衡水调研)阅读材料,冋答问题:材料一

8、先秦吋期,儒法两家虽共同认识到了官吏在治国中的重要地位,但在选官层面上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荀子所说:“虽王公大人之子孙也,不能成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了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法家则认为,个人素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