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耳鼻喉篇

针灸-耳鼻喉篇

ID:42473681

大小:3.10 MB

页数:88页

时间:2019-09-15

针灸-耳鼻喉篇_第1页
针灸-耳鼻喉篇_第2页
针灸-耳鼻喉篇_第3页
针灸-耳鼻喉篇_第4页
针灸-耳鼻喉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耳鼻喉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宜昌中医院 耳鼻喉科刘洋主治医师针灸在耳鼻喉科治疗中的运用学习要求1、了解针灸的治疗作用2、了解针灸的治疗原则3、了解针灸临床诊治特点4、掌握针灸配穴处方原则5、掌握临床常见疾病(耳鼻喉科)的针灸治疗经穴总数-361一、针灸的治疗作用1、疏通经络2、调和阴阳3、扶正祛邪(疾病的产生)1、疏通经络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经络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功能正常,则气血运行通畅,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得以濡养,内脏与体表得以沟通,机体可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若经络功能失常,则气血运行受阻,进而会影响人体

2、正常的生理功能,出现病理变化,引发疾病。2、调和阴阳是指:使机体阴阳的失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运用针灸方法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可使机体转化归于“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恢复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举例治疗肝阳上亢的头痛症状,既可取足少阴经穴太溪以滋肾阴,又可取足厥阴经穴太冲以泻肝阳,使阴阳平衡,从而消除症状。太溪: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太冲:足厥阴肝经原穴。3、扶正祛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实质上是正邪相争的过程。扶正祛邪是疾病向良性方向

3、转归的基本保障,是通过补虚泻实的治疗作用实行。一、针灸的治疗原则1、补虚泻实2、清热温寒3、治病求本4、三因制宜1、补虚泻实1、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2、实则泻之,菀陈则徐之3、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虚证采用补法治疗;临床对于脏腑经络之气虚弱、中气不足而出现气虚下陷的一系列病证而采用灸法。(例)久泻常在百会,气海,关元等穴位应用方法,可较好地起到温补阳气,升提举陷的目的。关元肚脐下3寸气海肚脐下1.5寸实则泻之,菀陈则徐之实证采用泻法;对于络脉淤阻不通引起的病证,宜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达到活血化

4、瘀、消肿止痛的目的。(例)小儿疳积点刺放血治疗,点刺四缝是经外奇穴,位于第2-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指病证本身无虚实可言,而且脏腑、经络的虚实表现不甚明显,在针刺时,多采用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使本经的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施以均匀的提插捻转。2、清热温寒1、热则疾之2、寒则留之热则疾之热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而快,不留针。因病性属热、实,针用泻法,只针不灸,以清泻热毒。寒则留之深刺而久留针,以达温经散寒的目的。3、治病求本1、急则治

5、标2、缓则治本3、标本同治急则治标标病急于本病,如不及时处理,标病可能转为危重病证,先要治疗标病。(例)高热抽搐应当首先针刺大椎,水沟,合谷,太冲等穴,以泻热、开窍、熄风止痉。缓则治本在一般情况下,治疗疾病都要坚持治病求本的原则,尤其对于慢性病和急性病的恢复期。(例)五更泻如肾虚引起的五更泻,泄泻是其症状为标,肾阳不足为本,治宜灸气海、关元、命门、肾腧。标本同治当标本俱急,已不允许单独治标或单独治本,我们应当采取标本同治的方法。(例)体虚感冒如果一味解表可使机体正气更虚,而单纯扶正祛邪则可能留邪,因此,应当

6、益气解表,益气为治本,解表为治标,宜补足足三里、关元、合谷、风池、列缺等。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手太阴肺经络穴。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因此,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4、三因制宜1、因时制宜2、因地制宜3、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春夏之季,阳气升发,人体气血趋向体表,病邪伤人多在表浅;秋冬之季,人体气血潜藏于内,病邪伤人多在深部,故治疗上,春夏宜浅刺,少

7、用灸法;秋冬宜深刺,多用灸法。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如在寒冷地区,治疗多用温灸;在温热地区,应用灸法较少。因人制宜是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等的不同特点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如体质虚弱、皮肤薄嫩,对针刺较敏感者,针刺手法宜轻;体质强壮、皮肤粗厚、针感较迟钝者,针刺手法可重些。三、针灸临床诊治特点1、辨证与辨经结合2、辨证与辨病结合3、调神与调气并重辨证与辨经结合辨证:即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所收集到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辩经:运用经络

8、理论,根据患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来辨别其病变经络脏腑归属,从而选择相应的经络腧穴进行治疗。(例)乳痈(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如肝气郁结的乳痈,因足厥阴肝经之脉布于胸胁,达于乳部,肝郁化火,循经上乳,结聚成痈,故取肝经行间、期门等穴位治疗。辨证与辨病结合由于西医诊断措施的不断增加,如CT,MRI,TCD等,针灸临床常见病证又多为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患,在辨证过程中少不了借助这些诊断措施。调神与调气并重调神:针灸施治前注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