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470408
大小:2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5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说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27、《陶罐和铁罐》说课工作单位:阳泉市矿区小南坑小学执教者:田媛《陶罐和铁罐》说课稿一、说教材《陶罐和铁罐》是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课文,这是篇童话故事,主要以对话形式讲述了国王的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2、.抓住提示语中的神态的描写以及人物对话的关键词,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3.了解童话所蕴含的道理。本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提示语中的神态的描写以及人物对话的关键词,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难点:体会童话的道理。二、说教法和学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曾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注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教师、学生、文本形成真正的对话?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一)、教法1.自主预习法课前学生自主登陆小南坑小学云平台,进入课程,观看了微课《预习指导》,并根据预习指导中方法完成了自主学习单的练习,老
3、师根据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单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这样的预习针对性、目的性较强,有方法的指导,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了基础。2.表演教学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3.鼓励欣赏法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二)、学法1.合作学习法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生活实际。2.美读训练法以“看”“听”“说
4、”“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三、说设计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五大板块:(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5、二)进入文本,品读理解;(三)深入文本,研究感悟;(四)揭示寓意,明白道理;(五)课外延伸,深化感悟。四、说教学流程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激发兴趣。这个版块我主要通过回顾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关注铁罐是如何奚落陶罐的。第二环节:进入文本,品读理解。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我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让学生根据课前完成的自主学习单,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接着教师要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随着学生的交流
6、相机引导点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要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感悟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并鼓励学生能说出多种不同的见解。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1.当学生在表述自己为什么喜欢陶罐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中神态的描写,感悟人物的性格,并提示学生要运用这一方法来说明自己的理由。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在理解“轻蔑”时,我主要抓住“蔑”字让学生展开想象,中间的“目”就像眯着眼睛看人,把人看扁了。“和睦相处”这个词,我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说一说在生活()和()应该和睦相处。在理解“傲慢”时,我运用朗读、表演的方法,演出了铁罐的
7、骄傲。3.让学生读一读,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学生把握铁罐和陶罐的特点后,我便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鼓励他们带上表情和动作。这样就更加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愉快,这样一来,课堂不再是我的独角戏,成了他们的舞台。4.在学生交流到第八自然段时,我随机引导学生想象,在铁罐前几次的对话中的提示语里都有怎样地说,第一次是傲慢地说,第二次是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第三次是恼怒地说,第四次却没有任何提示,让学生想象这一次是怎样地说?对于初学写作的三年级的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