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在气管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MSCT在气管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ID:42465298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5

MSCT在气管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_第1页
MSCT在气管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_第2页
MSCT在气管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_第3页
MSCT在气管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_第4页
资源描述:

《MSCT在气管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MSCT在气管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邱兴邦1李春梅2(1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青岛黄岛266400)(2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人民医院功检科青附黄岛266400)【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气管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临床证实的83例气管憩室的MSCT影像表现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木组83例气管憩室均位于胸廓入口,单发,气管右侧6〜9点位置,MSCT均表现为外缘光整,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含气囊腔,囊壁内缘清晰光滑,囊内分隔55例(约66%),囊腔与气管相通17例(约20%),囊腔主体与气管关系密切,28例气管形态呈刀鞘状。结论:气管旁与气管连接紧密H囊壁光整,内可有(或无)分隔的含

2、气囊腔,可作为气管憩室的典型CT表现。【关键词】胸部;气管;憩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194-02气管憩室,多在查体或胸部其它疾病CT检查时发现,是累及气管并突出于气管腔外的囊性病变,无临床症状。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气管憩室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木组总结83例气管憩室的MSCT影像表现,意在提高对其加深认识,避免与气管旁相似含气囊性结构的误诊。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因查体或其它胸部疾患进行胸部CT扫描所发现83例气管憩室患者影像资料,女46例,男37例,年龄3

3、1岁〜65岁,平均年龄43岁。将木组病例按年龄分为3组;31岁〜45岁检查发现病变25例,46岁・55岁发现病变34例,56岁〜65岁发现病变24例。采用GELightspeed16排螺旋CT札患者吸气后屏气状态进行扫描,扫描范围:颈6•至肺底水平。扫描条件:120Kv,110mA,矩阵512×512,层厚5mm、间隔5mm,所有病例均1.25mm层厚、1.0mm间隔传输至深蓝系统的AW4.2工作站进行冠状位、失状位多平面重组(MPR)后重建。2•结果本组83例气管憩室均为单发含气囊腔,位于胸廓入口,胸1水平居多,气管右侧6〜9点位置,无液气平面。憩室大小约6mm-29mm

4、不等,上下径大于前后径居多,横轴位扫描结合冠状位、失状位多平面重组所见,形态各异;憩室呈类圆形64例,长椭圆形13例,分叶状6例,憩室壁薄于气管壁,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囊壁内缘清晰光滑,囊内分隔55例(约占66%),文献描述在MPR重建像可见类似于气管壁状皱褶征象,在本组83例气管憩室中未见。本组17例(约20%)横轴位扫描可见憩室囊腔与气管相通,通道狭窄呈裂隙,MPR后重建中例可见裂隙状通道。囊腔主体与气管关系密切,28例气管形态呈刀鞘状改变,应为病人肺气肿所致与气管憩室并无相关性,有文献报道憩室壁钙化影像在本组病例中未出现。3.讨论3.1成因气管憩室是由多种原因致局部气管壁薄弱膨出

5、的一种良性病变,1838年Rokitansky首先报告本病症⑴。气管憩室无临床症状,多为查体或其它肺部疾患CT检查吋发现。本组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气管憩室发生率在发生年龄及男女比例上无明确统计学意义。多数学者⑵将气管憩室分为先天性、后天挤压、后天牵引等三种类型:先天性憩室多由于胚胎期气管、支气管发育不全,残余性突起或局部气管软骨环及软骨间膜的异常发育和薄弱,导致气管粘膜及粘膜下层透过肌层向外突出形成憩室。后天挤压是气道发育薄弱和气腔压力升高,如肺气肿及剧烈咳嗽等因素,内衬呼吸上皮细胞,不含平滑肌和软骨等成分,多为宽开口,可沿气管各处发生。后天牵引多为局部淋巴腺炎等的黏连和牵拉。本组气管憩

6、室均位于胸廓入口右侧,与文献报道胸廓入口处为气管胸外与胸内的转变点,中线偏左侧有食道而其右侧缺乏保护,憩室右侧多发相符合。3.2MSCT诊断要点气管憩室通过CT轴扫及MPR重建处理诊断并不难,典型CT表现是:气管旁与气管连接紧密且囊壁光整,内可有(或无)分隔的含气囊腔,部分病例可见裂隙样通道与气管相通。本组83例气管憩室均位于胸1水平,胸廓入口右侧气管旁,6〜9点位置,与气管联系紧密,憩室大小不等,上下径大于前后径居多,横轴位扫描结合冠状位、失状位多平面重组所见,憩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形态各异:类圆形,长椭圆形,分叶状,憩室壁薄于气管壁,与多数文献报道较相符。囊壁内缘清晰光滑,囊内分

7、隔55例(约占66%),文献描述在MPR重建像可见类似于气管壁状皱褶征象,在本组病例中未见,可能是病例积累较少原因。本组17例(约20%)横轴位扫描可见憩室囊腔与气管相通,通道狭窄呈裂隙,MPR后垂建中例可见裂隙状通道,对诊断气管憩室有特异性。3.3鉴别诊断气管憩室认识不足易与胸廓入口处纵隔旁含气病变相混淆,需要与之鉴别。纵隔气肿:临床多见外伤性、自发性,CT多表现气体沿纵隔内软组织间隙条片状分布,范围较广泛,可伴有气胸[3]。肺尖疝:又称颈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