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445425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5
《中一班班课程改造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一班班课程改造案例时间:2017.10 姓名:郁明华问题的提出(为什么改造):新的课程改革突出了教学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主动探索学习、主动解决问题的理念。而我们的综合丛书手工《送给朋友的礼物》中却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的教,幼儿的学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了实现课程游戏化,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我对原本的课程加以改造,以故事引导,游戏形式为主线,激发幼儿内在的潜能,从而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境界。案例(说明具体活动改造的过程):1.送什么礼物给朋友。此环节中,教师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复习掌握钢琴、小鱼、小兔、扇子的折法,将原本的“随口令逐个折”改造成了“故事带动幼儿折
2、”。故事内容为:小朋友喜欢弹钢琴美妙的琴声引来了小兔和小鱼,小朋友弹琴累了,热了,折把扇子扇扇。2.听故事折,给折得又快又好的小朋友奖励。原教材是随口令逐个折,小朋友虽然也折得很好,幼儿的兴趣很高,但是数次的重复后反而显得单调,为了增加活动趣味性,我做了适当的调整,增加了竞赛的环节,听故事折,给折得又快又好的小朋友奖励。 过渡:小朋友们真能干,折了这么多钢琴、小鱼、小兔和扇子,我们把这些礼物送给小班宝宝的时候,还可以说一句什么话呢? 活动成效:改造后的课程抓住了孩子的兴趣,大大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故事的穿插、游戏竞赛的开展符合了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孩子对
3、折纸活动的喜爱,这次课程的改造无疑是成功的,有力地实现了游戏化教学,成为了活动的主人。反思: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我也能注重游戏化,但是在活动中并不能体现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性游戏,由于害怕孩子“不会玩”“玩得不好”“玩的时候课题秩序会比较乱”,通常我在玩的过程中没能体现孩子的自主,这样的游戏往往只是在我的操控下“听我玩”,所以往往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没有自我的意识,只是在我的控制下被动地接受,失去了原本游戏的“好玩性”与“自发性”。用虞永平教授的话来说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导演”和指挥,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
4、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中一班班课程改造案例时间: 姓名:郁明华问题的提出(为什么改造):新的课程改革突出了教学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主动探索学习、主动解决问题的理念。而我们的综合丛书数学《变得一样多》中却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的教,幼儿的学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要求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判断物体的多少,认识数的不变性。能熟练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灵活运用变成一样多的方法。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为了实现课程游戏化,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我对原本的课程加以改造,以游戏形式为主线,激发幼儿内在的潜能,从而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境界
5、。案例(说明具体活动改造的过程):1.比较多少。此次环节中,原来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让小朋友数一数比较两组物品谁多谁少,而现在我让小朋友通过两组实物来比较多少,在比较两组实物时,可以随便排列它们的位置,让小朋友知道:一样多的物品,不管位置如何变化,数量不会变。2.变得一样多。在比较了两组物品的多少之后,要求吧它们变得一样多。在比较两组实物时,把两组实物对应排列,让人一看就知道谁多谁少,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让它们变得一样多。此过程虽然幼儿的兴趣很高,但是数次的重复后反而显得单调,为了增加活动趣味性,我做了适当的调整,用动作表示添上或去掉。小朋友兴趣很高,对这一节内容
6、掌握得也很好。 活动成效:改造后的课程抓住了孩子的兴趣,大大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本次活动用实物代替图片,用动作代替语言,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符合了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喜爱,他们能够在活动中表现自我,让枯燥的数学课也变得生动活泼。这次课程的改造无疑是成功的,有力地实现了游戏化教学,让幼儿成为了活动的主人。反思: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也能注重体现游戏化,但是在活动中并不能体现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性游戏,由于害怕孩子“不会玩”“玩得不好”“玩得有危险”“玩的时候课题秩序会比较乱”,所以不想让孩子在数学课上玩游戏就是玩也是在我的掌控下“
7、听我玩”,所以往往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没有自我的意识,只是在我的控制下被动地接受,失去了原本游戏的“好玩性”与“自发性”。用虞永平教授的话来说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导演”和指挥,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