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材料课后答案

无机非材料课后答案

ID:42431610

大小:22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5

无机非材料课后答案_第1页
无机非材料课后答案_第2页
无机非材料课后答案_第3页
无机非材料课后答案_第4页
无机非材料课后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机非材料课后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弟八早6-5图6・2是具有多晶转变的某物质的相图,其中DEF线是熔体的蒸发曲线。KE是晶型I的升华曲线;GF是晶型II的升华曲线;JG是晶型III的升华曲线,冋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明各相的相区,并写出图屮各无变量点的相平衡关系;(2)系统中哪种晶型为稳定相?哪种晶型为介稳相?(3)各晶型之间的转变是可逆转变述是不可逆转变?解:(1)KEC为晶型I的相区,EFBC过冷液体的介稳区,AGFB晶型II的介稳区,JGA晶型III的介稳区,CED是液相区,KED是气相区;(2)晶型I为稳定相,晶型II、III为介稳相;因为晶型II、III的蒸汽压高于晶型I的,即它们

2、的自由能较高,有自发转变为自由能较低的晶型I的趋势;(3)品型I转变为品型II、III是单向的,不可逆的,多品转变点的温度高丁•两种晶型的熔点;晶型II、IIIZ间的转变是可逆的,双向的,多品转变点温度低于II、III的熔点。23图6-15为生成2个一致熔融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可将其划分为几个副三角形?(2)标出图中各边界及相区界线上温度下降方向。(3)判断各无变量点的性质,并写出相平衡关系式。解:(1)三个副三角形,AAS]S2>AS1S2B>as2cb(2)如F图所示(3)无变量点E、E2、E:,都是低共熔点,各向平衡关系式如下:△

3、ASSE%OA+Si+6△SS2BE2%0B+S1+S2B25根据图6-17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化合物S、$的性质;(2)在图中划分副三角形及用箭头指示出各界线的温度下降方向及性质;(3)指出各无变量点的性质并写出各点的平衡关系;(4)写出1、3组成的熔体的冷却结晶过程;(5)计算熔体1结晶结束时各相百分含量,若在第三次结晶过程开始前将其急冷却(这时液相凝固成为玻璃相),各相的百分含量又如何?(用线段表示即可);(6)加热组成2的三元混合物将于哪一点温度开始出现液相?在该温度下生成的最大液相量是多少?在什么温度下完全熔融?写出它的加热过程。解:(1)&为一致

4、熔融二元化合物,S2为不一•致熔融化合物。(2)如图所示。⑶E低共熔点LeOC+B+S?R单转熔点Lr+S】oC+S2P2单转熔点%+AOSi+S2(4)1组成的熔体的冷却结晶过程液相—「f+CF=2F=1>P1L+SiF=0>C+S2L消失相:S1+S2M3组成的熔体的冷却结品过程液相门—B.cF=2fLLF=O>B+C+S2'L消失,固相:3亠>B亠S2+B+C(5)熔体1结晶结束时各相百分含量C%=—xlOO%ChSi%二hS2irx——xlOO%Chs2%==h^x1CxlOO%S$2Ch在第三次结晶过程开始前将其急冷却,各相的百分含量液相%=Hxioo

5、%bRS]%=詩詈1°°%(6)在D点对应的温度开始出现液相,在该温度下出现的最人液相量为:液相%=在2点对应的温度下完全熔融。组成2加热过程:固相:2A+Sl:^fL.g©消失)逬丁—a$消失)止~°・A消失p—u上一1F=2液相:P2kP2。►226根据图6-18回答下列问题:(I)说明化合物S的熔融性质,并分析相图中各界线上温度变化的方向以及界线和无变量点的性质;(2)写出组成点为1、2、3及4各熔体的冷却结晶过程;(3)分别将组成为5和组成为6的物系,在平衡的条件下加热到完全熔融,说明其固液相组成的变化途径。解:(1)化合物S为不一致熔融三元化合物;PE

6、、P2E均为共熔界线,PR为转熔界线;无变量点E为低共熔点,R、P?均为单转熔点。(2)组成点为1的熔体的冷却结晶过程:液相L―气。丄二^F=2F=1CL+A——C+S>P1If=0L消失相:A+S>bA+C+S组成点为2的熔体的冷却结品过程:液相:2LA,£L—>A+SF=2F=1「L—►A+SA+B>P2rL+A—►B+S=

7、程:固相:5A+B;「L.i(s消失)A+fKe消失)A二L•企消失2液相:P2卩2组成为6物系的熔融过程:固相:C+S—►LF=1•C(S消失)»C消失液相:jCfLF=2第七章7-7Zn2+在ZnS中扩散时,563°C时的扩散系数为3X10-4cm2/s;450°C时的扩散系数为1.OX10-4cm2/s,求:(1)扩散活化能和D0;(2)750°C时的扩散系数;(3)根据你对结构的了解,请从运动的观点和缺陷的产生来推断活化能的含义;(4)根据ZnS和ZnO相互类似,预测D随硫的分压而变化的关系。解:(1)由D=D0exp(-Q/RT)得Q二48856J/m

8、ol,DO二3X1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