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工艺规程与操作指导书

UT工艺规程与操作指导书

ID:42407653

大小:442.1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14

UT工艺规程与操作指导书_第1页
UT工艺规程与操作指导书_第2页
UT工艺规程与操作指导书_第3页
UT工艺规程与操作指导书_第4页
UT工艺规程与操作指导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UT工艺规程与操作指导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UT检测工艺一.检测工艺文件检测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二、超声检测工艺规程-超声检测工艺规程应根据相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产品标准、有关的技术文件和NB/T47013.1/3-2015等相关检测标准要求,并针对检测机构的特点和检测能力而编制的技术文件。f超声检测工艺规程应涵盖本单位(制造、安装或检验检测单位)产品(或检测对彖)的检测范围。一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一般以文字说明为主,检测对象一般为某类工件,它应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通用性。2.1工艺规程的编制要点(1)涵盖本单位的检测范围,是通用性技术要求、原则性指

2、导文件;(2)根据检测单位的特点和能力编写,是对现行标准规范的补充;(3)内容不能照搬照抄外单位的文件,必须有本单位的特色;(4)跟具体的工程项目没有必要的关联,是检测单位自身检测能力的体现;(5)由检测单位III级专业人员编制,检测责任师审核,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6)规程中某一项技术要求需要展开说明的,可采用附录形式编入;(7)不得将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与工艺规程无关的内容写入正文;(8)工艺规程耍完整,一些关键的数据和指标应明确写入规程中,以供检测人员使用;(9)工艺规程的编制应按NB/T47013.C47013.

3、13的规定明确其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如相关因素的变化超击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10)相应检测标准变更、采用新的检测工艺时,应对工艺规程进行修订,重新审批发布。(如果来不及修订工艺规程时,所编制的操作指导书应由检测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2.2工艺规程的编制原则(1)遵照国家现行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在检测工艺上可以比现行标准、法规更细,更具体,要求更高;(2)应根据本单位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做到简明扼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3)应采用本单位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应有自己的特色;(4)工艺规程中每一步

4、骤都要写清楚做什么、由谁去做、采用什么设备和辅助器材、什么时机做、按什么标准做;(5)采用非标准检测工艺(如非标准温度范围内的渗透检测、探头移动区不符合要求的超声波检测、焦距不符合要求的射线检测等)时,应对该检测工艺进行验证;(6)明确对操作人员和责任人员的职责和要求;(7)要融入其它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有关无损检测方面的内容(如SH/T3543-2007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4.7条的要求:无损检测单位应按SH/T3503的规定提交无损检测报告。施工单位应在检测前提交供被检设备排版图和标有焊缝编号的管道

5、单线图或焊缝布置图);2.3工艺规程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1)工艺规程版本号:应根据程序文件的规定编制。(2)适用范围:指明工艺规程适用于哪类工件或哪种产品的焊缝及焊缝类型等。(3)依据的标准、法规或其他技术文件:(4)检测人员资格要求:(5)检测设备和器材,以及检定、校准或核查的要求及运行核查的项冃、周期和性能指标:超声检测用的仪器、探头、试块和耦合剂等。主要性能指标有探伤仪规格型号、探头类型、晶片尺寸,频率;标准试块及对比试块型号名称;耦合剂型号名称。(6)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项冃及其范围:表1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

6、序号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1工件形状包括规格、材质等2检测面要求3检测技术(直探头检测、斜探头检测、直接接触法、液浸法等)4探头折射角及在工件中的波形(横波、纵波人探头标称频率、晶片尺寸和晶片形状5检测仪器类型6耦合剂类型7校准(试块及校准方法)8扫查方向及扫查范围9扫查方式(手动或自动)10缺陷定量方法11人员资格要求12检测报告要求表2原材料或零部件超声检测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序号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1产品形式(板材、管材、锻件等)2检测时机(如热处理前或后)3检测范围4质量验收等级表3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工艺规程涉

7、及的相关因素序号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1焊接接头类型和几何形状,包括工件规格、厚度、尺寸和产品形式(如板焊、锻焊等)2焊接方法、焊接工艺(如坡1_1型式、角度等)3检测技术等级4母材检测5检测时机(如焊后或热处理后或耐压试验后等)6检测区(范围等)7附加检测(如需要)及要求8验收级别(质量等级)(7)不同检测对象的检测技术和检测工艺选择,以及对操作指导书的要求;指明进行超声检测时可选择的检测技术等级、检测方法、探测方向、扫查方式、检验部位范围,仪器时基线比例和探伤灵敏度调整、测定缺陷位置、当量和指示长度的方法等。(8)检

8、测实施要求:检测时机、检测前的表面准备要求、检测标记、检测后处理要求等;(9)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分级;指明检测结果评定所依据的验收标准或技术标准以及验收合格级别等。(10)检测记录的要求;规定检测原始记录内容及格式要求。(11)检测报告的要求;规定检测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12)编制者(级别)、审核者(级别)和批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