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

ID:42402464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4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_第1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_第2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_第3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_第4页
资源描述: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政治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2、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

3、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二、考试范围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4、)》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区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5、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

6、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

7、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