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考研政治大纲权威解析

2013年考研政治大纲权威解析

ID:42399001

大小:82.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9-14

2013年考研政治大纲权威解析_第1页
2013年考研政治大纲权威解析_第2页
2013年考研政治大纲权威解析_第3页
2013年考研政治大纲权威解析_第4页
2013年考研政治大纲权威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考研政治大纲权威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2013年考研政治大纲详解             (一)考试说明1、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拨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2、考试的学科范围考试的字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

2、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3、评价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科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沦是非。(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

3、题。(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4、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8%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4)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约16%多项选择题约34%分析题约50%              (二)考查的知识范围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

4、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世界和实践: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

5、统一性。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分析方法。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唯

6、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第二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

7、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则区别。认识过程中感性映论的原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价值及其特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树立正确的价

8、值观。真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