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396862
大小:14.3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4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阶练习(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阶练习一、选择题1.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对待儒家学说的正确态度应该是A.儒家学说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应全部吸收B.儒家学说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我们应全部抛弃C.“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D.儒家学说应自觉地进行改造或剔除2.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产生于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其赖以延续的文化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习俗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也无法吸引现代人的关注。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应该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②对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2、,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③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当前已经没有传播、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要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中国是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完全继承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加以继承和发展C.中国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现代文化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文化的地位二、非选择题4.一些地方以推进城镇化为名,拆除有价值的传统建筑。有专家警示,这样做是没有文化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运用传统文化的有
3、关知识,说明专家警示的合理性。5.2016年3月16日,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该法明确提出,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促进更多的人口尽早脱贫致富。《慈善法》还明确规定,开展慈善服务,应当尊重受益人的人格尊严。慈善组织如果泄露受益人个人隐私,将由民政部门予以相应的处罚。今天的中国慈善事业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慈善意识,以“慈悲”为核心的佛教慈善意识,从自然本性出发的道家慈善意识以及以“兼爱”为核心的墨家慈善意识,成为中国慈善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渊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
4、们还需要对中国传统慈善意识加以校正、调整和适应,才能使我国慈善事业走向伟大的历史进程。慈善事业的发展是以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自愿的善举为基础的。人们慈善行为源于人们的慈善意识提高和社会慈善文化的引领。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应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营养?参考答案【答案】一、选择题1.C 2.A 3.B 二、非选择题4.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只有保护好本地本民族建筑中的传统文化特色,才能激发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②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
5、一部分,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建筑保护,继承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③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又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既要继承、保持和发扬传统建筑中的精华,又要改造和剔除其糟粕,还要与现代文明相协调。5.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解析】一、选择题1.此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应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故C观点符合题意;
6、AB观点均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观点错误,应该是对待传统文化的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故选C。2.此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的认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注意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解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需要继承与发展的,故排除④;对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传统文化应该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3.此题考查
7、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审清题意,其次把握好设问,最后采用排除法,把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要辩证的认识,批判地继承,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吸取,对传统文化的糟粕要加以改造或剔除,B正确;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完全继承”说法不正确,A错误;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C错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但如果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就会被淘汰,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4.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分
8、析和理解能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运用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专家警示的合理性,分析说明类题目。解题时要注意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点结合起来。学生结合材料,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建筑、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等方面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只有保护好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