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简史考试大纲

中国教育简史考试大纲

ID:42385454

大小:116.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9-14

中国教育简史考试大纲_第1页
中国教育简史考试大纲_第2页
中国教育简史考试大纲_第3页
中国教育简史考试大纲_第4页
中国教育简史考试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简史考试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外教育简史中国教育简史大纲第一编先秦时期的教育第一章中国原始时期的教育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中国原始教育的内容:1、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2、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3、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学校教育的萌芽:1、成均:五帝时代的“大学”,以乐教为主。2、虞庠之学:教育内容侧重于敬老慈幼。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4、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一、夏商的教育1、夏代的学校有学、校、序等。夏尚武,军事教育是序、校的重要教育内容。2、商代的学校瞽宗是新见于商代的一种学校。商

2、代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习礼、习武及进行读、写、算的教学。其中习礼的内容主要是学习祭祀和乐歌;习武的内容主要是习射。二、西周的教育1、“学在官府”的教育行政体制“学在官府”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意指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师不分官师不分、政教合一。2、西周的官学系统西周学校已有较完备的制度,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国学专为统治阶级的上层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又分设大学与小学。天子所设大学,有“五学”之称,即中“辟雍”,南“成均”,北“上庠”,东“东序”,西“瞽宗”。诸侯所设的大学称“泮宫”。乡学是地方学校,按地方行政区划设立。三、以“六艺”为纲的教育内容“

3、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书、数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是“大艺”,是大学的课程。“礼”是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是政治伦理道德教育课。“乐”和“礼”紧密相联、互为表里。乐修内,礼修外。乐和礼共同构成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中心。乐是综合艺术课。“射”、“御”之教是军事训练课。“书”、“数”之教是基础文化课。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一、学术下移与士阶层崛起学术文化开始挣脱官守的藩篱,向民间扩散。而士阶层在这次学术扩散中起到了桥梁和急先锋的作用。二、官学的衰落与私学初兴春秋战国之际,经济、政治的大变革反映在教育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学在官府”18的教育正走向衰落,

4、新的教育组织形式——私学开始兴起。造成官学衰落的直接原因:1、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教育;2、贵族统治力量衰落;3、动乱阶段,战争频繁。私学的兴起发端于春秋中后期,最直接的原因是学术下移与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首创者是包括孔子在内的孔子时代的一批教育家,而孔子是最早创办私学的群体中的杰出代表。孔子创办私学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学术平民化、知识普及化的开端。私学始于春秋盛于战国,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私学。儒家私学到了战国时期开始走向分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孟氏之儒”和以荀子为代表的“孙氏之儒”。儒、墨两家在战国时并称为“显学”。西周官学与诸子私学的差别

5、:1、社会基础不同。西周官学建立在土地国有的经济基础和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基础之上;私学则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和新兴地主阶级为首的包括农、工、商等自由民在内的阶级联盟基础之上。2、管理制度不同。官学以“学在官府”为其主要特征;私学则以”学在四夷“为其主要特征,政教分设,官师分离,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3、施教对象不同。官学被奴隶主贵族子弟所垄断;私学则向平民开放,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4、教育内容与方式不同。在教育内容上,官学局限于传统的”六艺“;私学则突破了传统的”六艺“教育,传授各学派的政治观点、道德思想及新的知识、技能。在教育方式上,官学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和相应的

6、基本设备,制度上比较规范化;私学则以教师为中心,流动性较强,设备也较简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三、孔子的教育思想1、教育作用论(1)教育与政治、经济、法律的关系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为政以德“,他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教育可以传播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孔子认为一个国家有众多的人口、富足的财富、发达的教育,这个国家就大有希望了。他还把”足食、足兵、足信”作为立国的基本要素。孔子认为教育比政令、刑律更加有效,因为对百姓进行道德教育,可以产生强大的道德力量,使人耻于为非,可收到法律难以取得效果。(2)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

7、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但又认为有”生而知之”的上者及“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等思想则使他的思想陷于混乱和自相矛盾之中。2、提倡“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本意是说,实施教育不分等级、种类、国别。孔子“有教无类”的招生原则,打破了贵族垄断、学在官府的格局,开创了平民讲学之风。3、教育目标论孔子把“君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道德标准的理想人格。君子的品格可归为两个方面:既要能做到修养自己,养成恭敬谦逊的态度,还要做到使别人安乐,以至能治理天下百姓。即内圣外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