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374842
大小:37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14
《高考热点集训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热点集训(一)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一、选择题1.(2012·广东高考)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解析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葡萄糖进入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两种方式都需要载体蛋白参与;线粒体有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膜上附着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而外膜上没有,故两者主要功能不同;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功能有差异,但膜
2、的基本组成成分相同或相似。答案 C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是由双层膜包围的结构B.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类物质会阻碍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Na+的吸收C.胰岛细胞和消化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内质网丰富D.中心体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解析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毒素类物质影响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ATP的产生,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的方式是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因此会受到影响;胰岛细胞和消化腺细胞都是能产生分泌蛋白的细胞,核糖体、线粒体、
3、高尔基体数量较多,内质网丰富;洋葱是高等植物,不含中心体。答案D3.如图表示细胞内各种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代表细胞结构,A、B、C、D代表在细胞内合成的各种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结构是①②B.B物质可代表DNA聚合酶,D物质可代表胰岛素C.B物质和D物质合成并运输到相应部位的过程分别穿过0层和7层磷脂双分子层D.假如E是合成D物质的原料,则E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形成的D物质排出细胞时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消耗能量解析 细胞中游离核糖体(
4、①)上合成的蛋白质的去向包括滞留在细胞质基质(A物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物质)、进入线粒体(C物质)等;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②)上合成的蛋白质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D物质)。DNA聚合酶经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这两个过程均不需要穿过生物膜,原料E为氨基酸,它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答案 C4.下列四项表示正常情况下,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四种情况。若在X点加入有氧呼吸抑制剂,下列曲线中将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是解析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A、D为自由扩散,B为协助扩散;C为主
5、动运输,需呼吸作用提供能量,所以加入有氧呼吸抑制剂,曲线就会发生明显变化。答案 C5.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膜的选择透过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B.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降低C.丙酮酸的分解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细胞内的ATP都是在生物膜上合成的D.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己”解析 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A项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大,B项错误;细胞内的ATP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C项错误。答案D6.2012年10月10日,69岁的美国科学家罗伯特·
6、莱夫科维茨和57岁的布莱恩·科比尔卡因进一步揭示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在工作机制,分享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G蛋白偶联受体是细胞表面的信号接收器,下列关于G蛋白及G蛋白偶联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G蛋白的合成场所为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B.G蛋白分子中氨基数等于羧基数C.G蛋白偶联受体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D.G蛋白偶联受体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解析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糖体是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A正确;组成G蛋白的氨基酸的R基中也可能含有氨基或羧基,故G蛋白中的氨基数与羧基数可能相同,也可能
7、不同,B错误;由题干信息“G蛋白偶联受体是细胞表面的信号接收器”可知,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种位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C、D正确。答案 B7.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①有密切的关系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D.b过程不需要ATP,a过程未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解析 据图中①糖蛋白的分布,可判断图中Ⅰ为膜外侧,Ⅱ为膜内侧,肝细胞
8、内合成尿素,通过肝细胞膜运出到细胞外;糖蛋白是细胞间的识别、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图中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适当提高温度,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图中a方式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载体协助的主动运输,b方式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要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