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辞典

古典音乐辞典

ID:42367644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3

古典音乐辞典_第1页
古典音乐辞典_第2页
古典音乐辞典_第3页
古典音乐辞典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典音乐辞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典音乐辞典古典乐派  指欧洲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古典风格为标志的作曲乐派。前古典乐派和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1732-1809)、莫差特(1756-1791)、贝多芬(1770-1827)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主要代表。其特点为:崇尚理性,强调逻辑,追求形式的严谨;力图通过清晰的音乐语言及其戏剧性的展开来表现思想感情,使单纯明了的规律性的外在形式与具有现实内容的内在体验有机地结合,体现了当时提倡的新人文主义精神和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的审美观点。小步舞曲  "米奴哀"。一种三拍子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法文

2、词意为"舞步很小的舞蹈"。世界舞蹈史把1650-1750年称为"小步舞时代"。用于歌剧和舞剧。后被用于组曲中,作为一个乐章。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又常被用为交响曲和室内乐曲的第三乐章。其早期结构为二段式:

3、

4、:8小节:

5、

6、+

7、

8、:8小节:

9、

10、。后演变为三段式:M1(第一小步舞曲)+M2(第二小步舞曲)+M1(第一小步舞曲)。幻想曲  器乐体裁的一种。十六、十七世纪时指采用复调手法写成的器乐曲。巴罗克时期指具有即兴特点的键盘乐曲。古典音乐  泛指历史上具有典范意义或代表性的专业音乐创作。也指与爵士音乐等通俗音乐和

11、民间音乐相对的西方艺术音乐。有时也专指巴罗克音乐、古典乐派(包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和浪漫乐派的音乐。合奏  器乐演奏方式之一。指若干乐器同时演奏。按乐器种类不同可分为管弦乐合奏、弦乐合奏、管乐合奏、铜管乐合奏、口琴合奏等。多指演奏多声部乐曲。若干乐器同奏一具旋律的齐奏,有时也称合奏。交响曲  器乐体裁的一种。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

12、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海顿作有交响曲一百余部,莫扎特作有五十余部,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被称为交响曲的不朽之作,舒伯特作有《未完成交响曲》等八部。浪漫乐派的其他作曲家如柏辽滋、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鲍罗廷、德伏夏克、西贝柳斯、布鲁克纳、马勒等均作有著名交响曲作品。近现代的著名交响曲作曲家有奥涅格、伏昂·威廉斯、格拉祖诺夫、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米亚斯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萧斯塔科维奇、恰恰图良等。协奏曲  音乐体裁的一种。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

13、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巴罗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控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海顿

14、、莫差特、贝多芬以及浪漫乐派的许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独奏协奏曲作品。另有两件相同或不同乐器与乐队竞奏的复协奏曲(或和双重协奏曲)、三件相同或不同乐器与乐队竞奏的三重协奏曲,单乐章的小协奏曲,乐队与乐队竞奏的控化的大协奏曲等。控的协奏曲多用三乐章的套曲曲式构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的快板,第

15、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快板。古典乐派及浪漫乐派的部分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多采用双重呈示部,先由管弦乐队演奏第一个呈示部,之后独奏乐器加入演奏,随后由独奏乐器为主演奏另一个内容不完全一样的第二个呈示部。除此外,在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再现部结束、结尾开始前的主和弦第二转位和弦后安插由独奏乐器演奏的华彩乐段,并用属和弦上长时值的颤音过渡至管弦乐合奏的结尾。交响诗  标题音乐的一种。表现诗情画意等文学性内容的单乐章管弦乐曲。具有交响性特点。李斯特于1854年创作《塔索》时首次采用这一名称,以区别于多乐章结构的标题交响曲(Pr

16、ogrammeSymphony)。李斯特所作十余部交响诗对后来各国的音乐创作产生巨大影响。标题性序曲也常被认为具有交响诗的特征,如:贝多芬的《哀格蒙德序曲》、舒曼的《曼弗列德序曲》、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年序曲》。十九世纪交响诗成为浪漫乐派、民族乐派主要创作体裁之一。斯美塔那、德伏夏克、柴可夫斯基、弗朗克、圣·桑、丹第、里亚朵夫、里查·施特劳斯、西贝柳斯、德彪西、杜卡、奥涅格、莱斯庇基、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格拉祖诺夫、格什文等作曲家均作有著名的交响诗的作品。狂想曲  器乐体裁的一种。指十九世纪兴起的一种

17、曲式结构较自由的器乐体裁。多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叙事性段落,如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艾奈斯库的《罗马尼亚狂想曲第一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等。拉夫、拉罗、德伏夏克、德彪西、巴尔托克也都作有同类乐曲。诙谐曲  一作"谐谑曲"。一种三拍子的器乐曲。其特点为速度轻快,节奏活跃而明确,常出现突发性的强弱对照,带有舞曲性与戏剧性的特征。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流传较广。贝多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