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学案(人教版选修1)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学案(人教版选修1)

ID:42347862

大小:1.40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3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学案(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学案(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学案(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学案(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学案(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学案(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________的重要时期。2.表现(1)经济上①农业:________和______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③商业:邯郸、______、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2)政治上①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封邑制局面需要打破。(

2、3)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以____________为主,战国以____________为主。(4)文化上①____________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②____________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国别主持者内容目的性质春秋齐管仲①发展____________②整顿和发展军备③改革赋税制度,______________富国强兵奴隶主阶级进行的改革鲁初税亩战国魏李悝①发展农业生产,“____________”②稳定经济,推行“________”③制定《法经》,加强法制地主阶级进行的改革楚吴起①限制贵

3、族权力,改变世袭的______②变相没收________的土地③裁官、削俸、养兵和奖励军功④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不利形势(1)秦国偏居______,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2)初步改革成效不大。2.有利条件(1)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2)____________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3)民风质朴,____________充斥。3.历史机遇(1)长期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力量削弱。(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进行改革。4.直接原因:商鞅来到秦国,受到________重用。-6-www

4、.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知识点一 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出现新气象,其中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有(  )①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②出现了邯郸、临淄等较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③封建土地日益私有化 ④人身依附关系日趋强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春秋时期的下列现象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的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相地而衰征”C.生产

5、力的提高D.井田制瓦解知识点二 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4.春秋前期齐国的管仲改革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  )A.经济实力增强B.军事力量加强C.社会性质变化D.实现称霸目标5.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图)。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  )A.强化“世卿世禄制”B.限制贵族的权力C.奖励军功D.严禁私门请托6.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6、.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知识点三 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7.《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A.政治清明B.经济发达C.民风强悍D.矛盾重重8.从地理位置分析,春秋时期秦国争霸中原的最大障碍是(  )A.晋国B.齐国C.楚国D.宋国题号12345678答案9.阅读下列材料:-6-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材料一 “选择天下之贤者,立为天子。”“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

7、无能则下之……”——《墨子》材料二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请完成:(1)根据材料概括墨子和孟子的用人标准。(2)上述用人标准的提出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3)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社会根源。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季康子欲以田赋(以田出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冉有名)来,汝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先王以为足。若子季欲其法也,测有周公之籍(指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苟:急)而赋,又何访焉!”——《国语·鲁语下》材料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