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_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_1

ID:30501842

大小:785.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30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_1_第1页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_1_第2页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_1_第3页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_1_第4页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_1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社会变化的新气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法家思想的特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诸侯国改革变法之间的关系分析史料问题探究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分析史料问题探究改革变法是时代的潮流,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秦穆公称霸西戎;秦献

2、公改革;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和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情境再现自主探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革改变了秦国的命运,改革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导入新课:阅读教材引言部分,思考:秦国地处西陲,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什么秦国能够完成统一?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1)农业生产的发展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和农田施肥西周晚期,

3、铁器开始使用;春秋时期,铁器用于农业生产;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思考:铁器和木器、石器以及青铜工具相比有什么优点?..材料三 恩格斯说:“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它给手工业工人提供了一种其坚固和锐利非石头或当时所知道的其他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所有这些,都是逐渐实现的;最初的铁往往比青铜软,所以石器只是慢慢地消失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59页..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用的牛形酒容器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出现并逐

4、渐推广。牛耕技术,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耕犁的出现,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当时,在人的姓名上把牛和耕一起使用,说明牛耕在当时社会生产中十分普遍且十分重要。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晋国一大力士姓牛名子耕。《国语·晋语》中记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也证实了春秋时代存在牛耕的事实。..作用: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私田的大量开垦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兴修创造了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有哪些?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有什么重要

5、作用?(2)手工业的发展:冶铸、纺织、制漆(3)商业日趋活跃: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相互交流,中原市场繁华。并且出现了繁华的商业中心。..2.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生产力的进步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变化,奴隶制集体劳作方式逐渐瓦解,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随着私田的开垦和增多,私田主人为了增加收入,开始改变剥削方式。将自己的“私田”分成小块,租给奴隶和破产的平民耕种,向租种者收取地租。为了继续维护自身的利益,一些奴隶主也主动改变剥削方式,实行更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地租剥削。奴隶制社会的经

6、济基础──井田制走向没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3.上层建筑的改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必然引起政治制度的变革。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势.力也越来越大,并且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使旧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井田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奴隶制剥削方式瓦解。随着奴隶制上层建筑基础的崩溃,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一些杰出的政治家,顺应时代潮流,推行变法,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7、,用中央集权制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专政。为什么说上层建筑的改革是历史的必然?..战国时期,群雄角逐,战争频繁。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变法。4..改革变法的内在动力讨论:为什么法家学说在战国时期,备受推崇,并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武器?5.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二、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的改革(1)管仲改革:目的、内容、实质、意义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井田制难于维持。很多地方出现了“公田不治”、“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等井田荒芜的情况。齐国也出现了“无田甫田,维莠

8、骄骄”,“无田甫田,维莠桀桀”的情况(大意是由于不想耕种公田,杂草长得非常旺盛)。为了扩大税源,增加收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辅佐,进行改革。管仲首先从经济入手,实行“井田畴均”和“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在政治和军事上,推行政军合一的“国野分治”制度。管仲改革,淡化了公田、私田的界限,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管仲改革调动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土地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