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复习学案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复习学案教学设计

ID:42346008

大小:17.0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3

《河中石兽》复习学案教学设计_第1页
《河中石兽》复习学案教学设计_第2页
《河中石兽》复习学案教学设计_第3页
《河中石兽》复习学案教学设计_第4页
《河中石兽》复习学案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中石兽》复习学案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河中石兽》复习学案教学设计一、我们的学生对文言文重点字词句掌握不牢,平时又不愿意花时间看书复习、记忆,做文言练习经常要边看书边做,做完就忘了。因此复习时就反复训练,加强记忆。二、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自主复习,重点复习课文注释及笔记,掌握文言文的实词与虚词及文本的基本内容。(2)、熟悉课文并默写重点语句。(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2、过程与方法:自我复习,小组合作,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体味文章严密的逻辑性。3、情感与价值感:再次学习从实际出

2、发,观察事物,对待生活,得出正确的结论。复习重点: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及句子的释义,明白文中的哲理。复习难点:初步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和部分词汇的含义,理解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复习方法:学生自主复习,小组合作,反复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读课文、注释及笔记,记忆字词句的释义。(二)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小组改正并统计对错情况。(三)学生列明还没掌握的的问题,小组释疑或老师解答。争取复习效果最大化。(四)检测训练,检查复习效果,小组改卷。注意错对比分。(五)课

3、后练习,强化复习效果《河中石兽》复习学案复习目标:一、巩固课文重点字词及句子释义。干阅竟棹物理乃颠是湮啮遂但句子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2、棹数小舟,曳铁钯3、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4、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二、复习巩固课文主演内容及所阐述的道理。三、默写重点语句: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复习过程:一、学生自我复习,自读课文及注释沧州南/

4、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

5、处/啮(niè)沙/为坎穴xué。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二、课堂训练(独立完成,小组改正,并总结)1、解词:不亦颠乎:通“癫”,疯狂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设帐寺中:讲学,教书阅十余岁:经过,过了竟不可得:终于,到底一寺临河干:岸边,两岸山门圮于河:倒塌棹数

6、小舟:划船。(动词)湮于沙上:埋没如是再啮: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但知其一:只2、译句: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够被洪水携带走呢?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它反冲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其中第二点的多了,可以凭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答: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

7、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4、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判断其在“湮于沙下”,理由是“渐沉渐深”;老水兵则判断其在“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求之于上流”,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5、为什么"讲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已的话回答。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却忽略了流水,他们都犯

8、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三者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三、小结:写出自己哪些做错了并订正:还有不懂的:默写表达主旨的句子: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四、《河中石兽》检测(一)(45分)、解词: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    阅十余岁: 竟不可得棹数小舟:曳铁钯:拖究物理:是非木杮:这湮于沙下:众服为确论:确定的道理但知其一: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