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340863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3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乡土中国——读书笔记读完《乡土中国》一书,感触颇深,让我非常感动的是费孝通老先生的那种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实实在在做研究的精神,他一生着力于实地调查研究,所以费老先生的文章总是透着一股“实在”的气息,有人评价说他有三勤:脚勤、脑勤、笔勤。确实,费老先生一生东西漫行,南北穿梭,他每年三分之一时间均在路途当中,综观费老一生学术成就,有两部代表作不可忽略:一是奠定他在中国社会学领域崇高地位的成名作《江村经济》,一是完成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经典著作《乡土中国》。乡土中国,按照费老先生说法,他“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描述,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
2、的一种特殊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我本身就是在农村生活长大的,因此,对于费老先生所讲的某些乡村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共鸣,以下具体谈一下我的感受。谈到乡土本色,费老认为乡土社会有两大特种:一是生活在农村的以农业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还有一种是乡土社会的信用,是对一种行为的规范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确实,生活在农村的人,大多是以农业为生的,而他们最离不开的也就是土地了,不管社会怎么迁移变迁,土地是不会变更的,所以他们只有守着那份世代传下来的的土地,才会有一口饭吃,才能活着,按照费老的说法,直接靠农业为生的人是黏在土地上的。以此看来,
3、祖祖辈辈世代定居在某一个乡村是很平常的事情,如若不然,就不会有那些个千年古村了,就不会有一些家族祠堂了。说到农村人的信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世代受着传统和礼俗的熏陶,自然认为现代社会的契约合同在农村是根本没有必要的,在他们的眼里,农村是一个不需要法律制约的地方,他们不需要法律来约束人,来“治人”,因为有更高一级的思想在制约着他们,那就是道德和礼俗,在他们看来,道德和礼俗治的是人的心,如果农村里有什么人犯了什么错的话,那么那些犯了错了的人必定是要受到良心的谴责的,如果是更严重的错误,那他肯定是会受到村里人的议论的,遭人谴责甚至唾骂的,他的家人也会因此在村里边抬不
4、起头,更有甚者,祖祖辈辈生活在村里的人就因为一次错误而被驱逐出家族驱逐出村,代价是比法律的处罚更严重的,所以,农村人一般是不敢犯错误的。自然,乡村社会的信用是可信的,是可靠的。就拿我生长的农村来说,农村的信用是显而易见的,借钱在乡村社会是很平常的一家事,一般的小额的借款是从来没有借条的,双方口头约定,而且没有利息,没有时限,凭的就是世世代代都在乡村里居住着,土地,亲戚关系什么的都在这个地方,断然是不会拿着钱跑掉的,还有就是知家知底,农村就那么大,每一户有几口人,干什么的,村里边的人都是互相熟悉的,因此,借钱凭的就是信用,一种对借款人熟悉的不能在熟悉的信用。说完信
5、用,在回过头来说说土地,费老说,土地是以农业为生的人的命根子,这句话我固然是赞同的,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正是土地养育了我们世世代代的人,离开土地我们便无法生存,不仅仅是以土地为生计的农村人,就连生活的现代社会大都市的城市人也是如此,我们的吃穿大部分是土地给予我们的,土地是最慷慨的造物主,她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给了我们食物,给了我们衣物,给了我们一切,离开土地,不能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说到这里,我想到城市里的一些偏激言论者,他们看不起农村人,他们看不起农民工,嫌他们脏,嫌他们土气,没有文化与素质,然则却没有想到就是这些脏兮兮农村人在养活着他们,没有他们
6、去悉心的耕种土地,我们的粮食从哪里来?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力,我们的高楼大厦从哪里建,我们的汽车从哪里造,我们的马路,我们的环卫,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因而土地是农村人的命根子,而农村人才是社会的建造者。在这里,不得不说现在我们社会的另外一个令人堪忧的景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大机器工业的高速发展,城市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进入城市,造就了大批的劳动岗位,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农民进城务农,由于在城市获得的报酬收入是远远高于种地的收入的,所以近些年民工潮愈演愈热,随之而来造成的是农村的空巢,“空巢老人”、“空巢儿童”种种现象也由此而生。但是,我想说的是,农村的土地也
7、开始慢慢的变成荒地,甚至农民把祖先世代传下来的的土地也都卖了,这种现象近几年越来越严重。就拿我们村来说,我们村是离县城两公里远的一个小村庄,村里现有二十多户人家,人口一百三十多人,从03年开始,我们县城开始扩张城区,慢慢的我们由以前离城区很远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慢慢的演变成为了县城的郊区,正因为如此,我们村里的土地也越来越显得贵重起来,记得我小的时候,村里边各家各户都是有自己的土地的,我们种的每年一季的水稻,每年村里边的人都按时插秧种田,秋天收割,一幅繁荣的景象,小时候家里养的也还养牛,养猪,我也干过放牛娃。后来最近七八年的时间,大多数村里边的人都开始外出务工,
8、后来也有一些开始做些小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