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第二章-导热理论基础-

传热学第二章-导热理论基础-

ID:42318184

大小:375.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9-12

传热学第二章-导热理论基础-_第1页
传热学第二章-导热理论基础-_第2页
传热学第二章-导热理论基础-_第3页
传热学第二章-导热理论基础-_第4页
传热学第二章-导热理论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热学第二章-导热理论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由传热过程计算式为了增加传热量,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增加温差,但受工艺条件限制减小热阻:金属壁一般很薄(很小)、热导率很大,导热热阻一般可忽略增大h1、h2,但提高h1、h2并非任意的增大换热面积A也能增加传热量tf1h1tw1qtw2h2tf22-4通过肋壁的导热工程上经常采用肋片(或翅片)来强化换热。肋片:依附于基础表面上的扩展表面。①肋片导热的特点:在肋片伸展的方向上有表面的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因而热流量沿传递方向不断变化。肋片表面的所传递的热量都来自(或进入)肋片根部,即肋片与基础表面的相交面。分析目的:得出温度场、热流量。直肋2-4-1等截面直肋的导热从图中取出一个肋片:设肋

2、片与基础表面相交处(肋根)的温度t0已知,周围流体温度为t,肋片与环境之间有热交换(对流、辐射)复合表面传热系数为h。严格地说,肋片中的温度场是三维、稳态、无内热源、常物性、第三类边条的导热问题。但由于三维问题比较复杂,故此,在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将问题简化为一维问题。假定:宽度l>>且沿肋片长度方向温度均匀大、<

3、Hs这里一个二阶线性齐次常微分方程,通解为肋根x=0处边界条件为:另一边界条件取决于肋片端部x=H处的条件,一般可认为肋片端部绝热:得微分方程为:0xdxxx+dx1δHs应用边界条件可得:最后可得等截面内的温度分布:0xdxxx+dx1δHs双曲余弦双曲正切双曲正弦当x=H时:θx0θ0θLh等截面直肋片中的温度变化为一双曲函数.由于肋片散入外界的全部热量都必须通过x=0处的肋根截面,于是对于等截面直肋,其肋效率为:故肋效率只与(mH)有关。③肋效率:从散热的角度评价加装肋片后换热效果(Finefficiency)记AL=H为肋片纵剖面积。0xdxQxQx+dx1δ

4、HQs可见,mH与参量有关,其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这样,矩形直肋的散热量可以不用公式计算,而直接用图查出,然后,散热量影响肋片效率的因素:肋片材料的热导率、肋片表面与周围介质之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肋片的几何形状和尺寸(P、A、H)热导率愈大,肋片效率愈高;肋片愈高,肋片效率愈低,肋片不宜太高;肋片愈厚,肋片效率愈高;h愈大,即对流换热愈强,肋片效率愈低。一般总是在表面传热系数较低的一侧加装肋片。几点说明:上述推导中忽略了肋端的散热(认为肋端绝热)。对于一般工程计算,尤其高而薄的肋片,足够精确。若必须考虑肋端散热,取:Hc=H+/2(2)上述分析近似认为肋片温度场为一维。当Bi=h/

5、0.05时,误差小于1%。对于短而厚的肋片,二维温度场,上述算式不适用;实际上,肋片表面上表面传热系数h不是均匀一致的——数值计算2-4-2通过环肋及三角形截面直肋的导热为了减轻肋片重量、节省材料,并保持散热量基本不变,需要采用变截面肋片,环肋及三角形截面直肋是其中的两种。r0xy0矩形环肋片三角形肋片对于三角形和抛物线形肋对于环肋:对于变截面肋片来讲,由于从导热微分方程求得的肋片散热量计算公式相当复杂,也可以利用肋片效率曲线来计算。肋片效率是衡量肋片散热有效程度的指标,但衡量肋片使用是否合理则一般用另一个参数来反映。—肋片有效度,其意义是肋片的传热速率与没有肋片时具有的传热速率的

6、比值:肋基处的截面积例1:摩托车发动机头部为一环形肋壁,肋片材料为铝合金求:加了肋片后发动机头部向外传热增加了多少?解题思路:1、假设:(1)略去上、下底面的散热量;(2)一维稳态导热,肋片按等截面直肋看待,肋片顶端按绝热考虑,采用增加半个肋片厚度的方法来计算导热量;(3)不计辐射换热。2、计算未加肋片的导热量Φ1:根据已知条件利用通过圆筒壁的导热公式,参见教材P53,式(2-30);3、计算加肋片的导热量Φ2:一维稳态导热,肋片按等截面直肋看待,肋片顶端按绝热考虑,采用增加半个肋片厚度的方法来计算导热量,公式参见教材P60,式(2-41);4、比较Φ1、Φ2的大小。2-5二维稳态导热

7、问题对于二维、稳态、无内热源且导热系数为常数的情况,热扩散方程为:求解该方程的方法包括解析法、图解法、数值(有限差分法)和电模拟法等。对于简单几何形状的物体,在给定线性边界条件下,可以通过解析法求出其精确解,当要求精度不高时,如一些工程设计计算,可以采用一种简便的图解法(形状因子法)求解。温度增量数;其中:传热速率;热流通道数;垂直于图面方向上通道长度;(3)计算热传导形状因子,确定热流量定义这里,t1、t2为导热体两个边界温度;S为形状因子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