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304955
大小:20.7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2
《关于临沧茶的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临沧茶的偏见:临沧茶区。多年前涉入临沧昔归、邦东、马台、勐库等,这几年不断与全国各地茶友交流分享临沧茶品,一些茶友甚至是一些茶商对于临沧茶都存在这样的偏见:“认为临沧茶偏涩,不适合制作普洱茶,后期不值得存放”。深究后,才发现,这种偏见其实多是源于茶商地域性的商业诉求而来,一些不明真相的茶友以讹传讹,以致于茶友们形成临沧茶不值得存放的偏见。偏见的原因:其一,专业缺失。 偏信某些不确说法,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以讹传讹。比如有茶友总结“临沧涩、普洱淡、勐海苦。”这本是对这三个大茶区茶性特点的笼统直观概述,这些概述只是大体区分三地区茶叶口感上
2、的大体差异,仅仅只是针对不同口味的茶友方便选茶而已,并不能代表整个地区的茶叶品质。更何况普洱茶每个茶区山头众多,一山一味,岂是一个“涩”、“苦”和“淡”字就能准确表述的。茶无好坏,适口为珍。谬传之人多是了解不全面,茶叶专业知识面比较窄,对临沧茶区了解并不多,不是茶喝少了,就是没喝懂临沧茶。 其二,历史缺位。 历史上“普洱府”集散的茶叶统称为普洱茶,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从临沧运至普洱府交易的茶叶,但因其在“普洱府”集散,所以对“临沧”提及也较少。据专家考证和文献记载,临沧早在公元前1200年前后就开始栽培驯化茶树,凤庆濮人在商周时期即“种茶以作贡
3、”,并将普洱茶广泛用以医药、祭祀和食用等;唐代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曾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的唐吏樊绰,他在其《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是唐南诏六国节度之一,“银生城”即今景东县城。“银生城界诸山”,即今景东城东的哀牢山和城西的无量山,南诏时“银生节度”辖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以及大理、临沧部分地区。可见古时临沧茶区就是一个普洱茶原料产地之一;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开始的引种栽茶活动,则将小户赛的茶叶誉为正宗的勐库大叶茶的发源地;在老一辈茶人的著述中,多次提到临沧茶,诸如
4、:“1902年,用临沧晒青毛茶生产的云南沱茶问世了。1916年,以双江勐库原料为主料制作的沱茶出尽风头。下关茶厂的前生—永昌祥生产沱茶的原料配方比例为:勐库60%取其味;凤山20%和博尚10%取其香;景谷10%取其型。”;原勐海茶厂厂长邹炳良自述:“当年勐海一带大面积茶园茶用来做了红茶或绿茶,勐海茶厂毛料收不够,40%的晒青毛茶从临沧收购,临沧茶滋味浓、茶气足……”从计划经济年代一直到现在,勐海下关两大茶厂及一二线茶厂普洱茶原料,临沧茶原料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边喝着临沧茶,一边贬低临沧茶,是不是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其三,工艺缺陷。 临沧和
5、普洱其茶叶发展客观上来说要比版纳启步早、进程快,其机械化生产程度远远高于版纳地区,更由于计划经济年代,临沧茶又多以红茶和绿茶为主,晒青茶制作相对不多,所以,造成了近些年来临沧地区制作出来的普洱茶,多存在着“红茶化”和“绿茶化”的痕迹,导致其制作出来的普洱茶后期存放汤薄味寡,涩滞锁口,香气涣散,返苦回涩等等不良表现。 早几年,就是如今声名在外的昔归茶,当地老百姓滚筒杀青机制作出来,墨绿墨绿的,一喝香高汤清,绿茶化非常严重。冰岛茶红梗暗叶,一喝香甜汤粘,红茶化非常严重。早几年的临沧茶普通存在类似问题。对于茶叶专业知识了解不深的茶商、茶友,那是非
6、常好喝喽,但这样的茶要存下去,怎能不香气涣散,薄汤寡水?!更有不少老百姓制作出来的茶叶,多是烘干机烘干而非太阳晒干。近年来,更有甚者为了追求新制茶品即适口好喝,和用台地茶重萎凋,低温长时间闷炒,提香,降苦涩,轻揉捻假冒古树茶,刚炒出来的湿茶坯热闷等等花样百出。这肯定严重影响茶品后期转化,这样制作出来的茶叶还怎能越陈越香?! 一款品质优良,能够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临沧当地制作的一些普洱茶,工艺环节没处理好,成品品质必然不佳,这样“有问题”的普洱茶存放再久,也谈不上越陈越香了。这也是给一些茶友造成“临沧茶存放效果不佳”的错
7、觉原因之一。4.JPG(124.08KB,下载次数:3)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2015-9-2314:53上传任何茶叶都含有苦涩味,多与少的问题,正常的苦涩,苦能化甘,涩能生津,对于普洱茶而言,并非缺陷,而且往往是好茶应有的表现,工艺制作正确,后期醇化下来,一样令人惊喜。 茶叶中的涩味,一是茶叶自身涩味物质作用的结果属于正常涩味;二是病虫危害导致的;三是施用化肥过多;四是工艺不正确导致涩味。后三项都属于不正常涩味,品之令人能受,并且长期难退。 茶叶中的正常涩味物质,主要是茶多酚类物质,部分临沧大叶种茶占到高达30%多。严格来说,涩不是一种味觉
8、,因为舌头上并没有感知“涩”的味蕾。涩的基本成分单宁质亦即鞣酸刺激了口腔粘膜上的神经末梢,从而产生兴奋,再传到大脑以后产生了“涩”的感觉。5.JPG(116.65KB,下载次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