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节选) 教案

大学( 节选) 教案

ID:42304478

大小:27.4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2

大学( 节选) 教案_第1页
大学( 节选) 教案_第2页
大学( 节选) 教案_第3页
大学( 节选) 教案_第4页
大学( 节选) 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 节选)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件编号:SX/J-ZJ-28-2013上海市商业学校《语文》教案班级室设151国商152商英152商英153课程语文日期第周课题大学(节选)课时80分钟教具教材、PPT、音频等相关资料。授课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本《语文》第三册(上海教育出版社)教学要求1.能读通原文,背诵经典语句。2.理解“道”与“格物”含义,学习儒家理论。3.通过诵读和讲解,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应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都应让自己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经典语句。教学难点:理解“道”与“格物”含义,学习儒家

2、理论。教学关键仔细讲读课文,引导学生从理念和实践两个角度对“三纲”“八目”有所了解,使学生在价值观的高度上对“修、齐、治、平”的传统理念有所感悟。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作业布置1.借助网络工具,查找积累儒家经典故事。2.完成配套练习册习题。课后附记教学中着重抓住两点:一是关键词语的丰富含义;二是抽象语句的具体内容。可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诠释,而不要失之于深奥繁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0分钟)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PPT展示:你能补全下面的成语吗?文质(彬彬)(任重)道远杀身(成仁)专心(致志)(明察)秋毫见贤(思齐)这些成语源自我们上2个学期学习了的篇章《论语》与《

3、孟子》。今天我们一起再学习儒家的经典《大学》。二、解题(约5分钟)1.解题“大学”一词包含三种意思:(1)指成人所受的教育,与“小学”相对而得名。古代把童子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称为“小学”,而把成人所受的高等教育称为“大学”。(2)大人之学。“大人”与“小人”相对而言,“大人”指贵族,“小人”指一般平民。大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小人则没有。(3)大觉。“大觉”是佛教用语,有自觉和觉他两层意思。2.文化常识《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在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称为“四书”。《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大学》

4、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约30分钟)1.朗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完美的德行,在于使人受到教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关键词:①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我们采用“大学”的第一种解释“成人

5、所受的教育”,与“小学”相对。古人8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15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②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③亲民:亲,通“新”,革新、自新。亲民,使人弃旧图新

6、、去恶从善。另一说为:《管子•形势解》:“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亲民’,而民亲矣”。“亲民”的目的主要是在于“齐家”,齐家即亲民也。“亲民”二字与“明明德”结合,即弘扬光明的品德要学习和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大人的学问即从生活中而来。2.朗读: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译文:懂得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宁静;内心宁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事皆有开始

7、有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3.朗读: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译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