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的评价

生态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的评价

ID:42297455

大小:2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12

生态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的评价_第1页
生态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的评价_第2页
生态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的评价_第3页
生态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的评价_第4页
生态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的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的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态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的评价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经济生产模式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造成了物质繁荣和过度消费,由消费主义所导致的发展观,在逻辑与现实中造成人与自然的对峙,更在长远和整体维度上影响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人们呼吁展开一场“将生态价值与文化融为一体的道德革命”,把消除生态危机寄托于思想观念的变革,提出诸如人类应该赋予非人类存在物以道德、主体等地位。“而事实上仅仅停留在道德领域这一区区“方寸之地”进行改革,是绝不可能实现消除生态危机之目的的”。由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过度消费使整个社会消费日益膨胀,有可能超过自然界所

2、能承受的极限。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莱易斯(WilliamLeiss)、阿格尔(benagger)、福斯特(Foster)等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集中阐述了异化消费的内涵、根源及其危害,并分析了异化消费的克服途径;提出“不能把目光仅仅盯在普通老百姓对环境的不道德观念上,而应当首先关注‘更高的不道德’,个体确实有必要加倍努力以更简单的、符合生态要求的消费方式来安排他们的生活”。揭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消费与自然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科学地评价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分析河流生态危机的本质根源,能为当今社会对河流的过度消费及河流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了一种

3、新思路。  一、异化消费:生态危机的直接根源  消费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是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去耗费物质的一种行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长期居主导地位的传统价值观认为,自然资源是无限的,人的物质需求也是无止境的,人类只有不断地征服自然、扩大消费,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以阿格尔、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本质的见解出发,努力揭示生产、消费、人的需求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资本主义在获取利润和剩余价值的驱动下过度生产,以消费的多少来衡量人生的意义及幸福的程度,生产和消费日益膨胀,导致异化消费现象产生。“

4、以欲求为指导的消费、夸示性的符号消费和跟风型的盲目消费刺激过度生产,而过度的商品生产必然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首先,消费问题是环境问题的核心;其次,异化消费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异化现象,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最主要而又最现实的深层根源;最后,异化消费既在客观上严重扭曲人的本性,又在现实中破坏生态环境,更在长远和整体维度上影响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劳动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本来是人的自由自觉的一种实践活动,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在自己的“类本质”中无法获得满足,为摆

5、脱这种异化,劳动者只能越来越依赖于消费。“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那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在他开始生产以前和在生产期间都是一样”。消费的真正意义是满足人们的需要,是指对使用价值的消费。但在消费社会,人的需要不是以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为准则的,而是以“物”作为衡量标准。在这种意义上,它是一种“异化”的文化,它追求和崇尚过度的物质占有,或者将消费本身作为人生之目的,以及在这种价值观念支配下的行为和实践。  资本逻辑下消费主义盛行,消费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指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为了延缓经济危机而力图歪曲满足需要的本质,诱使人

6、们在市场机制下把追求消费作为人生的根本目的,从而导致过度消费。“历史的变化已使原本马克思主义关于只属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危机理论失去效用。今天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被消费主义价值观所支配的“异化消费”不仅不可能给人们带来自由和幸福,相反,会加大对自然资源的耗费,必然会进一步强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异化劳动,使人们走向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更内化为人的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现代性发展理念缘于对消费的无批判性崇拜和追求,它在经济生活中的集中表现就是异化消费或消费主义,“这种消费主义势必对生态系统的有序运作和良性

7、循环带来严重的甚至是‘功能性’损害,它在客观上也势必引导着人类在生态危机中越陷越深”,由此也造成人的主体性建构危机。  二、内在价值消失:从异化消费到河流生态危机  河流既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又是人类消费的对象。河流与数以百计的物种共生共存,通过食物链、养分循环、能量交换、水文循环以及气候系统相互交织在一起,河流具有调节洪涝、干旱、养分与沉积物持留等功能,同时为人类提供灌溉、航运、养殖、农田以及交通、发电、休憩和旅游等服务。河流生态系统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又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价值”。一旦有

8、了价值就必然被消费,在河流的价值中,一部分是其生产的实物型的产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