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289541
大小:238.0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1
《河南省宜阳县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8卷,第6期国土资源科技管理Vol.28,No.62011年12月15日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ManagementofLandandResourcesDec.15,2011doi:10.3969/j.issn.1009-4210.2011.06.011河南省宜阳县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研究马军成,王令超(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郑州450052)摘要:划分土地综合整治分区是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前提与基础工作,从宜阳县生态、生产、生活和整治潜力4个方面着手,构建分区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分区划定研究。结果表明:以行政村为单位
2、,构建指标体系,划定的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符合区域实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采用指标法可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的划定。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城乡统筹;整治分区;可持续利用;河南省中图分类号:F293.2(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210(2011)06-056-05新形势下,为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加强耕地项系统性工程,需考虑土地资源利用、居民生产生活保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土地综合整治应运而生。和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全面进行土地整治,土地整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理复垦开发规划分区已不能完全适用于土地综合整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
3、地整理、复垦、开治。因此,本文以河南省宜阳县为研究区域,构建土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地综合整治分区指标体系,通过特尔菲法确定各指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标对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的影响程度,采用加权求和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和聚类分析法划定土地综合整治类型分区,探讨采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用指标法划定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的可行性。在编制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为明确区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类型和方向,制订符合区域实际的土地1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1]综合整治措施,须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目前,土地综合整治分区中,大部
4、分采用的是土地利用总1.1概况体规划中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分区结果。在土地宜阳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东经111°45′~利用总体规划中,对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和复垦进112°26′、北纬34°16′~34°42′之间,土地总面积164[2,3]2行的是单因素分类划区,而土地综合整治是一942.35hm。地势西高东低,南山北岭,南部为熊收稿日期:2011-06-24;改回日期:2011-09-21作者简介:马军成(1982—),男,硕士研究生,从事土地利用评价。通讯作者:王令超(1962—),男,研究员,从事土地评价和土地规划研究。E-mail:wlch7758@163.com·5
5、6·第6期马军成,等:河南省宜阳县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研究耳山地,北部为崤山红土丘陵,全县概貌为“三山六地表起伏的大小,间接的反映土壤水土流失状况和丘一分川”。地理区划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居民生产生活的方便程度;植被覆盖度是影响土壤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堡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侵蚀与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间接的反映水土流失、区域,其中山地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8%,丘陵占土壤沙化等情况;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57%,川地及盆地占15%。2008年,全县总人口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73.1万人,生产总值达到95.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与土
6、地综合整治的方向纯收入3928元。和类型有直接的关系。1.2数据来源及处理表1宜阳县土地综合整治分区指标本文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获取了研指标指标究区域的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行政区划等基本图评价因素评价指标影响性质件和数据资料。同时,采用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和社地形坡度/°逆向连续性会经济统计资料等。生态方面植被覆盖度/%逆向连续性地质灾害逆向概念性采用下式对收集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农用地质量正向连续性Ni=100×(Ai-Amin)/(Amax-Amin)(1)生产方面工业用地比例/%正向连续性人均耕地/(hm2/人)正向连续性式中:Ni为标准化值;Ai为某项指标值;Amax
7、为某项人均纯收入/(元/人)正向连续性指标最大值;A为某项指标的最小值。生活方面农村居民点平均规模/(hm2/个)正向连续性min道路占地比例/%正向连续性人均耕地后备资源/(hm2/人)逆向连续性整治潜力2土地综合整治分区过程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hm2/人)逆向连续性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是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生产方面反映的是农民生产的永续性及农民生[4-5]开发利用的需要,更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需要。[4]存的基础保障;具体指标有农用地质量、工业用地在分区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