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269245
大小:8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1
《2016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选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2016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选评王淦生【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题简析】作文题中所提供的由夏明的作品改编的漫画,构图简单,但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我们当前教育(不仅是家庭教育,同样也包括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对孩子的教育评价简单粗暴、功利甚至势利、只看分数不看能力、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等多方面的弊端。这种“评价模式”的具体特征是:一、对孩子的奖惩与考试成绩直接挂钩,且只允许进步,见不得起伏。二、考分至上,考分背后的各种因素完全被忽略,将分数视为孩子成长的唯一指征,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三、宠溺与体罚充斥于教育之中,家长老师的情感完全被孩子的考分所掌控。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后果是:破坏了对孩子成长的科学评价机制,使本应致力于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退变成一种简单的考试培训;弱化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丰富的情感交流,使二者之间的关系演化成一种分数与情感上的交易;使孩子变得想赢怕输,难以承受各种困难与挫折,甚至导致他们性格和心理上的扭曲和变态。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材料,做到画内(注意夸张、变形等突出性细节)与画外(明白其隐喻、象征、暗示和影射意义)相结合,只有全面细致地思考画里画外的意思,才能获得准确而深刻的作文立意,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不至于失之偏颇,犯片面性和肤浅化的错误,也才能写出深度、宽度和厚度。【佳作选评】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广东一考生“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之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顿时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分数的高低。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 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辍,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真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在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的,而现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是错罚了因为试题变难但仍取得班级第一的他。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而若父母的爱变成“有偿”,须用分数提高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兢兢,时刻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点点的分数。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纵横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最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泯然众人矣”。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及时给予支持,方能在无涯学海上为他扬起一叶风帆,助他学成至彼岸。【点评】这是一篇比较出色的议论文。首先,作者能准确地解读漫画的寓意。题目“点点浮沉”用语非常精妙,体现了作者对漫画的理解。全文紧紧围绕“点点浮沉中的成绩”展开议论,思路清晰。先分析“只看分数浮沉”给孩子造成的危害,进而高屋建瓴地提出教育的本质在于看出“分数浮沉”背后的意义,体现了考生极强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文章更为精妙之处,还在于其语言亦雅亦俗,畅达准确;分析严谨冷静,极富有说服力。成语、俗语的运用信手拈来,比喻生动形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等经典语句的引用,更表现出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现出很强的驾驭素材的能力。一点进步,一种人生广东一考生暮色暗淡,残阳如血。北方的风凛冽地刮着,刮得人生疼。一位18岁的少女坐在河边,手里拿着最后一次的模考卷,上面的分数令她心寒。她考差了,离自己梦想的学校还差了好多,然而更令她伤心的是,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将她痛骂了一顿。女孩于残阳中站了起来,她撕碎了手里的试卷,回到了家。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女孩想了什么,想了多久。只是看见,从那以后,女孩仿佛在书桌旁生了根。几个月后,女孩坐在高考考场上,答完了人生最重要的几份试卷。也许是好事多磨,女孩虽然比最后一次模考分数高出了很多,但依然未能考上梦想的院校——只差几分。女孩流着泪在田野上使劲奔跑,最后累到躺倒在地。盛夏,农村的夜空被点点繁星照亮,女孩睁着流着泪的眼睛,看着热闹的夜空,自己的梦想仿佛跟那星星一样离她如此遥远。这时,女孩的父亲躺在了她的身边。“对不起,我还是没考上,你骂我吧。”“不,孩子,最后一次模考骂你是因为你的心根本不在学习上,然而后来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的进步。有进步就是好的,虽然你的进步并未帮你达成目标,但那又怎样?只要能进步,在哪儿都能成就精彩。”父亲的话好似一豆灯火,点亮了女孩心里也许只有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几个月后,孩子听了父亲的话,背上行囊,去了一个二本的院校,继续着自己的人生。那后来女孩大富大贵了吗?没有。毕业后,女孩搭上南下的火车,找了份工作,平平淡淡地活着。只不过,不管有多平淡,她都会把生活过好,努力让自己进步。 再后来,她结了婚,生了小孩,成为了我的母亲。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我妈妈从小到大都不太在意我的成绩,所以在别人学奥数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在扔泥巴。但我妈妈也是有底线的,她不要求我每次都要考满分、90分,她只要求我每次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上了高中后,由于我的爱好,我学了艺术,成为了艺术生。功课落下了不少,成绩自然也不算优秀,妈妈也还是只有“进步”一个要求。她只是不想我也像她一样因为没有努力和进步而在迷雾中穿梭。如今,我走在了妈妈曾经走过的路上,只求问心无愧和争取进步。或许我的进步十分微小,使我赶不上我想要搭乘的那辆列车。不过,后面其实还有很多辆车在等我,因为我一直在努力进步,就像小树一直在努力生长以成就一片繁茂;就像水滴一直在努力前行以汇成一曲江河,奔向所梦想的远方。一点进步,一种不一样的人生。【点评】本文不是从分析漫画材料开始,而是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描写性开头,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气氛以吸引读者。“有进步就是好的”这一主题则完全来自漫画材料,对成绩优劣与评价之间的关系有独到的思考,契合题意,重点突出。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的转折点是她“成为了我的母亲”,叙事的时间跨度使文章产生了厚重感,情感色彩从忧伤苦闷逐渐转为平和豁达,内容和情感丰富充实有立体感。母亲没有把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女儿,对女儿的期待与评价着眼于“是否有进步”。在当今中国父母群体中,这位母亲的宽容心态显得与众不同,她或许就是考生们笔下深情呼唤的那位“母亲”!这是一篇构思新颖、富有创意、以情动人的散文,它不是靠强势的说理取胜,而是取材于熟悉的生活,写独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这种真诚的书写更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使之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进步与退步广东一考生在第一幅漫画中,前一位小孩因考得100分而获得了家长的亲吻,后一位则因为拿了不及格的55分而被家长打了一巴掌。然而在第二幅图中,曾获100分的小孩因只得了98分而被惩罚,后一位不及格的小孩因为进步得了61分而受奖励。两图对照,不难看出这其中蕴含的进步与退步的关系。但在我看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既要给孩子进步的鼓励,也应给孩子留有一定的退步空间。进步与退步,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趋势,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同的方向。进步是一个人能力发掘的过程,而退步则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待进步与退步,教育者应秉持科学的态度,鼓励进步者是鼓励其不断砥砺自我的奋进状态,而鼓励退步者则是为其留足反思的空间。利用好暴露的缺陷,实现自我完善。正确地处理进步与退步,最终都将促使受教育者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家长应鼓励孩子前进的每一小步。漫画中的第二位小孩两次获得的分数均未超过第一位小孩,但其家长仍在他获得进步后予以鼓励,这是我所赞同的。即便55分到61分只有6分的进步,且61分离满分还有很远的距离,但这个鼓励是应有的。家长以鼓励的方式告诉孩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自我的升华过程中,需要一个量的积累,一小步的前进相对于从差到优的路途来说是微小的,但没有这一步步的积累便不可能到达优秀。因此,家长给予小孩进步的鼓励,应从细微处出发,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指引,使之脚踏实地,滴水穿石。家长应给孩子的退步保留一定的空间。孩子的成长发展就如同发掘一处金矿,不可能出现每一次挖掘都能见到金子的情况 。单纯地把孩子的退步视作一种失败,而不仔细推究其中的原因所在,那么这一个退步或许会变成孩子走向衰颓的一个开端。因此,给孩子的退步留一点空间,就如陈忠实在寻找中不断剥离过去的束缚重建自我一样,就如王阳明在被贬作驿使仍静心思悟一样,就如杨绛在下放到干校改造仍潜心学习西班牙语一样……从一个小退步入手,引导孩子给自己一个反省的空间,在退中求进,才能如那些古今中外的大师一样在面对人生的退步时以正确的态度重建自我,上下求索。进步和退步是相离相生的一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以单纯的奖惩来对待孩子的进与退,才能让孩子在独当一面时正确处理自己人生的进与退,成为一个能够推动社会在变动中求稳求发展的栋梁。【点评】很多考生都是从漫画内容的角度立意的,而本文作者却能从漫画寓意的角度立意,指出这幅漫画蕴含着进步与退步的关系,进步与退步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趋势,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相同的方向——进步是一个人能力发掘的过程,而退步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进步与退步是相离相生的一对。作者不是空谈进步与退步的关系,而是联系漫画细加分析。作者指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既要给进步的孩子以鼓励,也应给退步的孩子以一定空间,这一观点很有见地。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起承转合,行文自然;思想深刻,内容充实,文体特征鲜明,论证方法多样,语言流畅,是一篇立意与表达俱佳的好文章。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广东一考生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先拿满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获了香吻和一个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则先后得了一个耳光和一个香吻。从这两个孩子的境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地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而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和成就。攀登虽艰辛,而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无法享受的。然而,从100分到98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堕落吗?并不是。98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成绩,98分和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从100分到55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亦不禁为之感到委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箴言就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宽广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靠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而我们,当然应该给第一个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是必须得到满分才是优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汹涌起伏能淹没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这两分的差距中弥补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满分。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获前行的勇气和动力。【点评】本文紧扣漫画的关键内容与寓意展开写作,符合题意;所拟题目与其他考生相比,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具有辨异性;起段三言两语,导入简洁,入题快;二、三两段分别评述漫画中的分数引起的社会现象及产生此现象的社会背景,第二段是围绕“点”来 评议,第三段是围绕“面”展开,第四段则是围绕“理”来论述,角度多变,内容充实,逻辑严密;第五至七段运用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形象生动,颇有气势又能以理服人。此外,本文以哲理立意,难度系数高,区分度自然也高;辩证思维亦颇具特色,论证扎实、理性、稳健;论述笔墨集中,从题目至结尾绝无蔓笔,析题切题扣题点题,一以贯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引证非常妥帖,“波浪说”无可辩驳,“企鹅说”也很新颖、生动、精当、富有情趣。此外,作者情文并茂的表达、孟子式的辩论素养等均非一日之功,值得点赞。巴掌之吻,教育之痛广东一考生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是耶?非耶?报以无奈苦笑。仅从表面上看,母亲对从满分降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责备,而对虽然一开始不及格、但后来进步的孩子不吝爱吻,是不是仅说明这位母亲鼓励进步之可取与苛责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拨开表面的巴掌与吻之别,在这幅漫画中,我们应看到仅仅是分数上的一点变化,都足以使家长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其背后折射出的无数个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紧紧盯着分数,视分数进与退为奖罚标准,与其产生的求全责备之态,并非是个别家长所为。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当家长并不在乎分数背后反映的知识掌握情况、指导学习作用时,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经很接近满分”这一事实,而是只看见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况,辨不清“无论55分还是61分都说明孩子学习状况不佳,”而只关注比上次进步了6分。在啼笑皆非之余,我们不免要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粗暴的对待分数的态度、对待分数的执着,到底因何而来?固然,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中国向来重视考试的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考试分数的普遍关注,但有没有更深层、更本质的原因呢?将分数进退当作唯一依据的背后,不正是我们缺乏对孩子成长客观全面的评判标准、对除学习外其他方面的忽视与遗忘吗?古代便有“为己之学”,以修养完满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认可的官位为目标,而今,社会也更需要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与吻滋养出的分数型人才。君不见今年的校园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虽分数耀眼,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仅靠巴掌与吻一味去注目分数的浮动,还能说是“育人”吗?培育的到底是栋梁还是外表光鲜、内里朽烂的速生木?所谓求全责备与宽容鼓励之异,在向教育敲响警钟,内里显现的教育观念之弊,正中痛点。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知道”,“改变”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我们早已熟悉的情景,以此为契机,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培育,帮助他们获得除了分数之外的其他优良品质与综合能力,以真正的吻给他们以最大的鼓励,以真正的吻去激励他们对提升自身素质的决心与坚守。巴掌与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才能对未来的教育报之以歌。【点评】本文最大亮点是语言出彩。一是语言凝练。开篇“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寥寥数语概括了漫画的内容,可谓惜墨如金。“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语句简洁,观点鲜明;结尾简短有力,回应首段。二是句式灵活多变而又自然流畅。开篇以两问自然引入。第二段以设问引出对漫画内容的分析。第三段结尾的设问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分数的执着”的社会根源,使论证更深一层,发人深思。第四段“但有没有更深一层更本质的原因呢?”是由前一句“固然”而来,避免了绝对化,具有思辨性。本段结尾两个反问句,鲜明的观点自在问中,又自然引出第五段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论证向更深一层发展。结尾用设问回应开头,句式富于变化。全文文气涌动,文脉清晰,皆赖这十问之功。三是整散结合,修辞运用娴熟,表达得体,语言老到,说理透彻,思维严密,功底深厚,体现出当前中学生中难得一见的语文素养。“唯分数论”之殇 广东一考生一个印记鲜明的巴掌,一个爱意满满的吻,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牵动着无数中国考生的心。于此,笔者深有感触的同时不禁叹惋,何苦系一家之忧乐于区区之分数?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数论”,且让孩子健康成长。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喊得震天响,但长久以来家长以及学校仍难逃“分数至上”观念的桎梏。且说100分与98分有何显著差别?区区两分便能评定孩子素质高下吗?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实在不合情理。再看那从55分进步到61分,鼓励与表扬理所应当,然而孩子若拼尽全力考得55分家长也不应苛责,分数与素质间从来没有天然的等号,切莫受“分数决定论”的蛊惑。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考分,千方百计地争抢分数,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夜以继日地坐在书桌前刷题。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定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他自由发展,健康成长。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此当务之急也。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偏离了求知的本质,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能力。钱学森曾问到:“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新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汲于分数,则必将标准答案奉为圭臬。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却鲜有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审视、质疑答案者,也难怪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了。不如将灼灼目光从分数上移开,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上,那创新型社会、中华之复兴可计日而待矣。诚然,从中国现状来看,考试仍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但“唯分数论”之弊甚多矣,我们是不是可以逐渐消去一昧追求分数的功利之心,而渐渐以更多元的角度评价儿童?蔡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不若从现在、从身边做起,拒以分数论成败,还孩子健康成长之蓝天。【点评】本文亮点有五:一是观点鲜明。作者一开始就抓住漫画中的巴掌和吻,引出其共同特征:家庭教育中的唯分数论。然后指出这种“唯分数论”要不得,它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二是思想深刻。作者认为产生唯分数论的原因是应试教育,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偏离了求知的宗旨,影响了孩子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发展。三是辩证思考。作者不是一味否定分数的作用。指出在当今中国,选拔人才的途径仍然需要考试分数,只是不能只看分数,要多角度评价。四是善于比较。作者抓住漫画中的分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问题。认为进退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即使低分,也是努力的结果,素质与分数不能完全等同。并用我国的现状与欧美教育进行比较,认为要顺其自然,尊重天性。五是语言精练准确,没有多余的话,简洁流畅,用词准确,恰到好处——这些体现出作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达功夫皆属上乘。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广东一考生我看到这样一则引人深思的漫画:第一幅图中一个满脸笑意的孩子拿着一张100分的卷子,颊上是他父母鼓励的唇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拿着一张55分卷子的孩子,他愁苦的脸上巴掌印触目惊心;而第二幅图中,那个曾考100分的孩子只考了98分,脸上也因此添了一道巴掌印,另一个孩子却因为这次考了61分而获得了父母的吻。这则漫画反映了如今家长对孩子成绩过于关注的现状。一个孩子无论成绩好坏,退步了就打,进步了就夸,仿佛那白卷子上鲜红的数字就是衡量他的唯一标准,仿佛那冷冰冰的成绩就是孩子的一切。 我理解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但我认为,他们这种过度关注孩子成绩的“唯成绩”主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私以为,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而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家长们将太多的期望寄予孩子,他们严苛的要求成了残酷的枷锁,将孩子完全驱逐到童年那绚丽的梦境之外。我知道很多孩子,他们一考不好就担惊受怕,生怕回到家里会经受父母“狂风暴雨”的洗礼。他们一想到考试就不寒而栗。他们的快乐童年已支离破碎,从来就只存在于记忆中遥不可及的一隅。的确,他们都是漫画中的孩子,无论55分还是98分,只要未到标准,便被家长呵斥。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漫画中的家长用他们对“分”的严厉要求折断了孩子的翅膀——当“分”真正成为了孩子的“命根”,孩子早已失去了自由翱翔的能力。然而,事实证明,分数的确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善良、勇敢、责任心等等,也许是比智力更为重要更为宝贵的品质。同样,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着孩子以后的成就的大小。中学时成绩平平的马云,却成为了今日的互联网大亨;科举屡屡不中的柳永,却在“浅斟低唱”中为后人留下了凄婉动人的词句。所以,笔者恳请家长们,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漫画中的孩子,别让他们在分数中迷失自己,希望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其他方面,让他们均衡、全面、快乐地成长。要知道,一个孩子无论考了55分、61分、98分还是100分,都值得他的父母在他脸上留下爱的一吻。但愿漫画中孩子的不幸更少地在我们身边的孩子身上复制!【点评】本文观点鲜明,有重点有分寸。文章开头,全面、准确地介绍了漫画内容,为立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扼要点明了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提出“‘唯成绩’主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观点,文章由此展开。作者并未片面否定分数的重要性,而是在立场鲜明的同时,做到有分寸、有弹性,彰显了作者深刻的思辨能力。文章内容详实,有感情有层次。本文能够用饱含情感的笔触,列举“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的现象并分析原因。引用的“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一句令人动容,发人深思。文章就此从“就事论事”的层次升入“因事说理”的层次,提出“分数”之外“善良、勇敢、责任心”等评价标准,进一步提出“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着孩子以后成就的大小”,作者举例不多,但很典型有说服力。文章结尾表达期望,点到即止,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致母亲的一封信广东一考生亲爱的母亲:您好!先请允许我引用一句名言:“人能够登上荣誉的高峰,却不能长久地居住在那里。”我明白您对我的殷切期望,希望我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孩子,您的望子成龙我能理解,世界上有哪位母亲不想自己的孩子好?但今天我想跟您说,请原谅我不能一直优秀,请原谅我不能一直都做得最好。我记得小时候,您一直拿我跟别人比,我记得我的表弟,有时候他来我家吃饭,您就会说:“看谁吃得最快。”每次看我快速地吃完,您都会满意地点点头。记得我去学钢琴,您会坐着听我弹,听我练,直到每一个音符都弹得流畅,您才会微笑地放我离开。我去考级,虽说并不是真的痛恨钢琴,但我对考级的厌恶有一半都来自您过高的期望。有时候,我也会羡慕其他孩子,当班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拿到成绩单后就能开心地回家,因为他有了一点进步。而我心里却是忐忑的,我因为您要求每次考试都要95分以上,所以我才惧怕,即使我的成绩在班上很好。母亲,我希望您也能理解体谅我,压力有时是动力,但更多时候,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却 只有灭亡。我希望您能尊重我内心的最真实的意愿,而不是一味强加压力给我,我的成长并不是您个人的意志就能决定的,就好像思想家卢梭曾说过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应像儿童的样子。”有时候我也会想到新闻里报道的“虎妈”、“狼爸”,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在这个到处是竞争的年代希望能“与众不同”,但我觉得他们的孩子并不真的快乐。同为少年成名的作家蒋方舟,小小年纪便已出书,但她并不是父母逼的,而是她真的热爱写作,到如今已是受广大读者喜爱的青年作家之一。母亲,我知道您一直很爱我,您外表严厉只是想让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也许您可以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引导我,鼓励我,我更愿意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今天,坐在高考考场上,人生往后的漫漫长路也许就在我的笔尖下书写与改变,只是想借此机会,跟您说一句:这一次,让我做一回真正的自己,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无怨无悔。谢谢您,我的母亲。您的儿子2016年6月7日【点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书信这种文体,紧扣漫画内容,以“一直优秀”“不能一直优秀”照应100分和98分,以“成绩一般同学”“有了一点进步”照应55分和61分,以母亲的“满意”“微笑”“严厉”照应“唇印”和“掌印”,在文中多次扣题,点题。整篇文章感情自然,真挚。母亲爱儿子,希望儿子优秀;儿子爱母亲、理解母亲,希望能“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这里没有渲染、没有修饰、没有造作,是自然的流露。读之,让人心动,引人深思。文章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开篇提出“人不能长久地站在荣誉的高峰”“我不能一直优秀”,观点鲜明。接着借自己成长的例子说明母亲期望过高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及反感,提出“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这一机智而富于哲理的观点,深刻精辟。文章用例精当,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文采斐然。(联系地址: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王淦生邮政编码:22400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