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23436
大小:334.51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7-11-30
《轻性心理疾病(神经症、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轻性心理疾病第五章轻性心理疾病第一节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或神经衰弱症状的心理疾病。本疾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各种神经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诊断标准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⑨人格解体症状。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
2、苦,促使其主动求治。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焦虑症它是一种并非有焦虑刺激引起的或不能用焦虑刺激合理解释的,以焦虑和紧张情绪体验为主,同时伴有明显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性不安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焦虑症焦虑症状是原发的,凡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躯体疾病的焦虑应诊断为焦虑综合征。其他精神病理状态如幻觉、妄想、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恐惧症等伴发的焦虑,不应诊断为焦虑症。焦虑症多发生在20
3、-40岁,女性多于男性。焦虑症的病因尚无定论,有人认为是精神内部冲突所致,在儿童时期就有冲突体验,继而被压抑,成年后在某种条件下又唤起。有人认为焦虑症可能有特殊的生物学基础和遗传倾向,亲属患病率为15%,一般人只有3%,单卵双生同病率为41%,双卵双生只有4%;患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乳酸分泌增加。惊恐障碍临床表现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惊恐发作为继发症状,可见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如恐惧性神经症、抑郁症等,并应与某些躯体疾病鉴别,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内分泌失调等。惊恐障碍发作时有明显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症
4、状,心悸、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四肢发麻、出汗、发抖,患者惊恐万分,似乎死亡迫近,大声呼救,发作时间1-20分钟,有时达数小时,可反复发作多次。诊断标准症状标准惊恐发作需符合以下4项:①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②在发作间隙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③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④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严重标准患者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病程标准在1个月内至少有3次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排除标准(1)排除其他精神障碍
5、,如恐惧症、抑郁症、或躯体形式障碍等继发的惊恐发作。(2)排除躯体疾病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嗜铬细胞瘤、甲亢或自发性低血糖等继发性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临床表现是一种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虽认识到杞人忧天,但不能控制,颇为苦恼,容易激惹,对声音过敏,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不好。患者还有躯体症状,植物性神经功能亢进,口干、恶心、胀气、腹泻、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尿频、月经不调、阳痿、面色潮红等。患者还有运动性症状,如紧张性头痛、肌肉紧张或强直、手震颤、睡眠障碍、有恶梦。患者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多数焦虑症有较好的预后。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
6、下列2项:①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②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患者困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6个月。排除标准(1)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2)排除兴奋药物过量、催眠镇静药物,或抗焦虑药的的戒断反应,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躁狂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诊断要点注意必须同时具有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两者缺一不可,即只有精神性焦虑或只有躯体性焦虑,无论其焦虑严重程度如何,都不能诊断为焦虑症。并不存在足以引起焦虑的相应刺激,或者有相应的焦虑刺激,
7、但刺激程度与焦虑程度和焦虑持续时间明显不相称,即焦虑反应并非起源于现实危险或不能用现实事件作出合理解释。鉴别诊断与焦虑反应的鉴别:对诸如重大考核、重要约会等发生焦虑反应,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可能造成心理上的挫折的某种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种正常的反应状态,但这种情境很少原封不动的反复出现,即使反复出现,也能通过不断的适应渐感习惯而减少焦虑反应的强度,从而最终消除这种反应状态。而焦虑症患者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焦虑反应,既说不清原因也无法摆脱。矫治自我监测倾听诉述和解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