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217861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9
《《第三节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重点)2、认识传粉和受精是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的必要条件。(重点)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难点)2、通过学习果实和种子的发育过程,使学生继续树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果实种子形成过程的学习,进一步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子房与果实之间的发育关系,先让学生知道子房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通过对比能发现子房中的哪些结构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2、中的哪些结构,建立这样的直观认识,再通过动画展示,进一步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探究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提前两周左右在老师的帮助下,由兴趣小组的同学制定方案并实施,在课堂上公布各自小组的探究结果让全体同学分享、评析并得出探究结论。课前准备:准备西瓜、桃、花生、甜椒、煮熟的蚕豆,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许多好吃的食物,这是什么?这是?这是?这是?这么多的食物,有的是果实,有的是种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之后,花是怎么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呢?想不想知道?想不想吃这些食物呢?我们把它奖励给本节课表现最棒的同学。西瓜
3、、桃、花生、玉米、煮熟的蚕豆、甜椒。教师准备许多好吃的食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获取知识的欲望。把食物奖励给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引导探究层层推进(一)果实和种子的发育1、设疑:想一想,一朵花受精后,花的各部分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花瓣、花萼、雄蕊、柱头、花柱提示:哪些结构凋落?只剩下什么结构?2、哪位同学来写一下未受精前子房的结构?(以大括号的形式)3、受精后,子房的结构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强调:【课件展示:子房的结构】4、桃属于果实?还是种子?这是切开一半的桃,你平时吃的是桃的哪一部分?哪位同学来写一下果实的结构?点拨:果肉属于果皮。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是胚
4、。5、下面对子房的结构,果实的结构进行对照,你会发现什么问题呢?点拨:从左向右看,表示受精后,子房的各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的各部分,从右向左看,表示果实的各部分是由子房的各部分发育而来的。6、动画展示: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过程7、归纳总结:课件展示8、练习:【实物投影剖开的甜椒】,你能指出辣椒果实的结构,并说出它们是由花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吗?9、设疑:刚才我们观察桃中有几个种子?说明了什么?辣椒和西瓜中有多粒种子说明了什么?强调:种子的个数与胚珠的个数是相对应的,并不是所有的胚珠都能发育成种子,不经传粉不形成种子。(二)种子的结构子房上黑板写出子房的结构上黑板写出果实的结构学生发表自己的
5、见解。思考回答果实果皮学生大胆尝试,说出自己的想法。先让学生知道子房的结构,然后知道果实的结构,把这两个结构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生自然而然的知道子房的各个部分会发育成果实或种子的哪一部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收获的喜悦。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不同植物的种子虽然在大小、形状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1、设疑:植物的种子的基本结构是什么?组织交流点拨建构探究活动:探究果实发育过程中体积的变化课前我们各个小组为做好这个探究活动付出了努力,各个小组的成果也很显著。1、我们分别找不同小组的代表来展示劳动成果,①你选择的是什么果实进行实验的?②展示
6、你的观察记录表。③绘制果实发育的体积变化曲线、④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找实验结果与其他小组不同的一组,共同分析原因。强调:发育过程中,果实每天膨大的体积是不同的。排水法是最准确的测量方法,其它还有软尺测量法。练习:【课件展示】实验小组的同学汇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1、我们选择了易测量的茄子幼果作为研究对象。2、展示观察记录表:(实物投影观察记录表)3、展示茄子果实发育体积变化曲线。(实物投影)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除了我们用的排水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这个实验课前放手让学生去准备,让学生来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把探究学习
7、任务下放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在课上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生活导入,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了解未知的知识。发挥动态课件的优势,多种途径调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但学生掌握的效果不好。探究活动安排在课前,虽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但成功率不是非常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