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216739
大小:2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1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比较中反思,反思中提高——同课异构《白杨》一课活动心得塔坡小学辛颖在3月7日至8日的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中,我有幸与来自陕师大附小的温涛老师开展了以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为内容的同课异构活动。这次活动,让我感慨颇多。下面我简单谈谈这次活动的一些收获,并希望与同行们互相探讨,共同解决长久以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困惑。我是2002年参加工作的,之前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2012年,我调入塔坡小学,开始了我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涯。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我在管理小学生上束手无策,甚至一度陷入
2、了茫然。但值得庆幸的是,很快,我就被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所感染,被身边一个个敬业爱岗的教师所感动,走在了学习的路上。特别让我觉得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博学、敬业、睿智的校长,她在教学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让我在塔小这块沃土上迅速成长起来。在塔小工作的这几年里,我先后参加了区级、市级组织的高效课堂大赛,承担了国培的示范课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接到与陕师大温涛老师同课异构的这个任务的时候,我自己感觉压力很大,毕竟温涛老师是国家名师,自己深知和他是有一定差距的。这时,我们的杨校长又一次地鼓励我: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讲出自己
3、的特色即可。带着这种良好的心态,我积极地投入到了准备当中。《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这次我们同课异构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脉络的基础上,选择了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作为课文学习的切入点和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把握重点词语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课堂上,我不作过多的讲解,只是随机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把握白杨树的特点以及第一自然段环境描写的作用。同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找了很多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如从文本的词语和句子出发,运用补白
4、的方式进行训练,再加上小练笔的训练,既落实了语言的训练,又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向了深入。李琦老师在评价我的这节课时说我心中有语文,心中有学生,对我在教学中变序的问题提出了质疑,引发了我的思考。听了温涛老师执教的《白杨》一课,我很有感触。温老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把这节课当作一节提高巩固课来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进行了大胆的取舍,一是体会环境描写烘主题的效果:主要是通过课文开头对戈壁滩环境的描写,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先后让学生体会了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十里长街送总理》、《骆驼祥子》、总理办公室的环境描写,让学生由浅入深,
5、体会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二是抓住课文中哥哥和妹妹的对话,通过再现情境,让学生深入体会提示语的妙用。他的课有以下几个特点:1、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整堂课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让学生通过学课文去用语文。2、遵循了课文的“序”,揭示了提示语的妙处,并体会了人物对话揭示的人物的内心。3、设计精妙,引导到位,训练扎实,使学生学有所获。此外,温老师渊博的学识,极高的语文素养,温文尔雅的气质,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的语言风格,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温老师的课以及李琦老师的精彩点评,让我静下心来再次反观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6、。一、要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曾经有一位专家说过:一个好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丰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育智慧;宽阔的教育视野;远大的职业境界。可见学习是教师职业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为师者,更应该养成时时处处学习的习惯,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我们有了更专业的知识,而思考则让我们有了独立的思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常常会觉的自己的课堂缺乏灵性、激情、生动,这可能就是我们不读书、不思考的原因吧!会读书,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要以书为主,多读书,读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要博览
7、群书,在脑子中建立一个“活书库”,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同时,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实践。对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二、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什么是高效课堂?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那么,怎么实现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解读文本。只有备课的充分,才有课堂的高效。深入解读教材,不是去研究教参,也不
8、是研究教学案例,而是在看教参之前,自己先走到文本中,对文本逐字逐句悉心揣摩,反复体悟,与作者、编者和知识系统进行深入的交流,感受他们的思想。然后,带着对文本独特的体味和感悟从文章中走出来,结合自己的认知和学生的实际进行“二次创作”。其实,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准确设定,都建立在对教材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