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205990
大小:32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10
《[重点]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冰点特稿第919期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下)台湾佛光山为高中学生举办点灯祈福法会,期许毕业生金榜题名。CFP供图高考临近,江苏淮安某中学校门外,家长给上晚自习的高三孩子送晚餐。贺敬华摄中华文化的复兴须从礼仪的重建开始,而重建的起点便是国民教育,包括国文(语文)教育台湾学测国文在中国传统文化类试题中,有一-类试题是大陆试卷中付诸阙如的——传统礼仪文化常识。这类试题几乎年年出现,所占分值只有两分,但似花圃屮的奇花异卉,引起笔者极大兴趣。如2012年单选题:下列□□中的词语,依序最适合填入的选项是:甲、近自海外旅游归来,特选购当地名产乙盒,敬希□口乙、来访未晤,因
2、有要事相商,明早十时再趋拜,务请□□为幸丙、兹订于元月十七日下午六时,敬备□口,恭候光临(A)哂纳/赐见/菲酌(B)拜收/稍待/嘉礼(C)笑纳/曲留/华筵(D)惠存/恭候/贺仪笔者刚一看到这道题吋有些茫然——这些文纟刍绐的敬语谦词A陌牛了,陌纶得好像属于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文化;但又似曾相识,它们存在于民国时期,即笔者的祖父或比祖父辈更早的屮国人的日常生活屮。对于今天的人陆人来说,它们已经消失了至少有半个多世纪,一如进了博物馆里的“化石”。此题答案为“A”o并且,此类题目常有所“出新”。如2001年单选题:罗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幕。
3、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该如何送才恰当?(甲)大启尔宇,长发其祥(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A)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B)甲送分店开幕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C)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幕者(D)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乔迁新居者这道试题将考生置于具体的牛活情境,散发着浓浓的工活气息,乂带有儿分游戏性质,显得亲切而有趣。试题不单考査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的了解,还有对联的鉴赏能力,其中也包含了语文应用能力。并且,试题本身既体现了汉语言文辞之美
4、,也散发着中国文化人情之美,生动地诠釋了美善合一之特征。如果用北京教冇考试院《考试说明》来表达,这样的试题正属于“蕴含在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内容”,还冇“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良性互动”o此题答案为“A”o历年学测国文屮,像这样牛动鲜活的试题还有不少,涉及的常识性内容也相当之广,有婚娶的请柬写法,有讣告的写法,有谢启的写法,有竖式信封格式的写法,还有书信提称语和祝词的用法,等等。在命题形式上,充分呈现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乂顾及其FUIJ功能,即儒家所谓“道不远人”。如2010年单选题:请依下列各组人物的关系,选出正确的书信「提称语J的用法:(A)苏轼写信给苏洵,
5、可使用「左右」(B)李白写信给杜甫,可使用「大鉴」(C)曾巩写信给欧阳修,可使用「知悉」(D)左光斗写信给史可法,可使用「钧鉴」此题的答案是。题H巧妙地将中国历史常识、文学史常识和传统礼仪文化常识熔于一炉。不过,这些试题恐怕连一些大陆语文教师也未必答得出来,包括笔者在内。因为,近数十年我们基本上缺失了传统礼仪文化方而的教育。平H给对方写信,无论长幼母卑,亲疏远近,提称语大概多是“你好”,信末的祝词常为“此致敬礼”。至于社会人际交往的称谓更是混乱不堪。笔者也只是近年与台湾刖友邮件往还时,才第一次看到“人鉴、钧鉴”一类文络络的书信用语——才发现这些在文革屮早已被扫进“
6、历史垃圾堆”的“封建糟粕”,在台湾居然还好好地“活”着!笔者每侮看到这类试题时,脑海中便会出现汉语中那些古老而美好的词句:“温良恭俭让”、“文质彬彬,而为君了曰”、“发乎情止乎礼”,等等。并且,也会想起网上近年流行的一个段子,名曰“这些年被我们毁掉的词”,其中冇“小姐”“美女”“老板”“教授”等;想起在国际航班上人打出手的人陆同胞;想起关于“老人跌倒扶不扶”的社会人讨论;当然,也想起汉语之谓“斯文扫地”……中华文明的基础是礼乐文化。早在战国至秦汉年间,便冇了完整记载社会典章制度、后被宋朝理学家作为“五经”之一的《礼记》。《礼记・曲礼上》有这样的阐述:“鹦鹉能言,不
7、离飞岛;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这句话表明:礼即是人和禽兽的分野,也是文明的分野。孔子将“礼”视为一个人安身立命、处世做人之根本,进一步提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一思想也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础。2005年度台湾学测国文多选题第19题,对此即冇所诠释:儒家认为一个人的外在行止不唯与其内在修养相符相应、相生相成,抑且是礼义之道的开端,所以儒家极重视外在行止的讲求。下列文句表现儒家此种观点的选项是:(A)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B)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
8、顺辞令(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