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203679
大小:214.4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9-10
《讲练测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2论述类阅读之筛选概括练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02论述类阅读之筛选概括【名校模拟】1.【2017届西藏山南地区二中高三上第三次(11刀)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①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中、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己的念头。白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Z別:孑L、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口己
2、。②事实确乎如此。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主之民,所以遍行犬卜,希望藉此行道。③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丄、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木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3、④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什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木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捉岀之后,己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了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至于颜了之乐,则是们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白己的节操。倫
4、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來,是--种不对个人未來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至于万民Z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为此,儒家丄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Z论。⑤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1••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爱民”,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随Z而來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态”,上大夫不再为可怒、
5、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徳容,而是追求宽厚浑涵,不再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口己,不再认真做事;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乾旋坤,继往开来,转而变为追求富贵。(选自《屮国官木位意识的历史成因》,2014年11期《新华文摘》,有删改)(1)对“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按照原始儒家的观点
6、,其核心内容是兼善天下。A.是原始儒家的理想,外在表现为依附国家体系。c.是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即怀抱“孔颜Z乐”。D.后期发生了异化,出仕的冃的转向了个人私利。【答案】C【解析】题干要求选出对“士人出什的公共理想”理解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牛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
7、乐'的理想情操”可知「'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并非等同于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更不能和“孔颜Z乐”划等号。【考点定位】理解文小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下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而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
8、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C结合文木内容“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丄人阶级原本怀抱-•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可知,“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并非等同于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更不能和“孔颜Z乐”划等号。(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段从屮国文化源头说起,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木文的讨论重点,即为何有人"居朝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