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71479
大小:18.9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9
《2019魏体书法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魏体书法浅谈 横折竖弯钩:这类钩法往往是上下转翻的,第处横面向内转达至此处驻笔,第处转笔用力翻折,第处向内转下行,第处转笔又横向内环,第处驻笔,第处翻管方折呈衄势。《始平公》的“飞”、“九”字皆出此法。 横折竖:这种笔画是常见的,对魏碑而言,方笔的叫方折,圆笔的叫圆绞。按笔势来讲,横换为竖,横画和竖画的行笔一定要主慢,求凝重,求方厚。横至第处驻笔并做上仰欲翻折的准备,第处翻笔方折,果断勿疑,既不可过高耸肩,也不要过低垂肩。处拓方折始见气势,第处内旋,横勒涩行向下。《始平公》的“真”、“国”、
2、“恩”、“四”、“同”、“日”等字皆是横折竖的方折方笔。 撇:《始平公》方笔的撇,无论是长撇、短撇、横短撇皆以横侧入笔,起锋铺毫,著力慢行,见第处。然后势转向左下,笔势稍快,涩行勿轻滑。至第处衄笔潜回,有上仰之势。《始平公》的各种撇法或下有竖,或右有捺,的凝重沉雄之感。 任何一笔都是点的延伸 魏体,指北朝元魏时的书体,见于当时的石刻、摩崖、造像等。时楷书初兴,脱出隶法,故体貌百变,而以方正凝重为主,世称“北碑体”,或以元魏三朝中北魏水平最高,又为之曰“魏体”。故康有为《广艺舟双辑,备魏
3、第十》曰:“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代表作品有《石门铭》、《灵高碑》、《鞠彦云墓志》、《晖福寺碑》、《吊比干墓文》、《孙秋生造像》、《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解伯达造像》、、《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等,其笔气浑厚,总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彩”。 从书法史上看,“魏体”是楷书的发展时期,上承王、钟,下启隋、唐,但与南方书法比较,发展较慢,清·阮元《擘经室集,南北书派论》曰:“北碑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磅”。
4、经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的鼓吹,学习“魏体”之风大炽,形成“碑学”。 本帖子只涉及《始平公》、《张猛龙》、《郑文公碑》,其他就不再展开。以已故近代书家邓散木、当代魏碑大家孙伯翔、李松的经典范例结合叟的学习体会与书道朋友们共同探讨。于老朽学识浮浅,不当之处望同道们多多指教! 一、用笔:用笔指行笔的起、落及提、按、顿、挫和藏锋、露锋、 中锋等等。魏体的落笔、收笔一般都明显利落。“龙门”中的大部分作品,笔势雄奇,属“方笔”一类。一经用刀刊刻,一笔一画,锋芒显露,呈现棱角。加之结字布满四方,字势更显
5、得方整厚重。这一类以《始平公》、《魏灵藏》、《杨大眼》、《孙秋生》等碑为代表,而《始平公》则首推第一 点 现以已故近代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先生1984年编写的《怎样临帖》一书选取《始平公造像》里摘取几个字来说明“方笔”的特征和写法。 (邓散木先生的“方笔”写法技巧运用了“切、翻,其值得注意的还采用了“回”,这点与孙伯翔先生的运笔技巧很是相似,极易上手) 方笔点画的写法 李松先生在《张猛龙笔法分析》中说: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
6、见棱见角。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李松先生把“魏体”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之所以“点”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 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 b、其它的笔画都是点的延伸和演变。 魏碑的“点”,它最典型的形象就是“三角形”。 这一笔的书写如果以唐楷常规的“顿藏”笔法技巧,那么
7、它的运笔路线是这样的情况: 把这种运笔方法进 行动作分解,它需要五个动作来完成。 试想,仅仅一个点就要用五个动作,写别的呢?写一个特别繁复的字呢?这样的思路和方法肯定是大有问题的。往往我们看到的不少的人就是这样的写法,甚至,一些教科书都是这样的讲授。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毕竟写出了“方笔”。可是,这样的方法实在太繁琐,太累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写出的笔画死板呆钝,了无生气。实际上,这样的手法其实不是写,而是填描,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绝不是上好的科学的方法。
8、因此,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 A、正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请看详细的解析: 起笔露锋横擎有力,见图第处。第处转笔内旋,第处过笔提顿相间,铺毫涩行成弩式,第处驻笔,第处顿笔转右下成斜锐之势,第处衄笔收锋。“下“、“形”、“有”等皆此法。 悬针竖:《始平公》的悬针竖与唐楷不太一样。唐楷悬殊针竖秀润妍巧,而《始平公》的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