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论文

任务驱动型——论文

ID:42161629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9

任务驱动型——论文_第1页
任务驱动型——论文_第2页
任务驱动型——论文_第3页
任务驱动型——论文_第4页
任务驱动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任务驱动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度宿州市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论文X/777777WWX/W“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初探宿州学院附属实验中学陈雷“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初探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摘要: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点的课程。急需改变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方式,应代之以符合现代教学观念的教育教学模式。本文试就“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应用的必然,如何构建提出个人的见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

2、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探究式学习、协同式学习的好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协作精神。一、高中学生心理特征分析高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其阶段性特征较明显。1、动荡性。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思维敏锐,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热情似火,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意志品质日趋坚强,但在克服困难屮毅力不够,容易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來。2、自主性。随着自我意识日益成熟,独立思考和处理事务能力的发展,高中学生在观念上与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他们自信而自尊,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才能。他们已不

4、满足父母、教师的讲解,或者书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3、社会性。虽然社会性早在儿童期就已开始出现了,而更广、更深的社会化,则是在青年期完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中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很多现象都抱有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务,也想象大人那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评论,他们在思想的触角方面已经远远的超出学校的范围,社会责任感、便命感日趋增强。二、教材分析高中学生来源的广泛性,决定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作为面向全体学主的教科书,

5、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延伸或拓展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教材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努力挖掘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并有意识地设计人文、社会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教材以学生的学习为屮心,

6、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交流、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并设置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能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点的课程。急需改变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方式,吋代使然,课程更使然。应代之以符合现代教学观念的教育教学模式或方法,无疑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比较符合课改的相关要求以及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与教材的编写理

7、念比较契合。三、“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口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对某知识或能力等的建构,从而产生认知。由此,要求教学情境的真实性与教学任务的目标性。“任务驱动”教学法应围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精心选取设计符合学生课程特点的典型“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任

8、务的处理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循序渐进的学习与认知,进而培养高中学生独立探索,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四、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激起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要能激起学习兴趣事件任务;通过某一任务的情境的创设渲染来引起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课堂应还给学生,老师讲解时间应少,而以学生讨论,自主学习为主,关键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可以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一旦学生感到心情舒畅,那么求知欲才能旺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