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

第2课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

ID:42160043

大小:1.44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9-09

第2课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_第1页
第2课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_第2页
第2课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_第3页
第2课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_第4页
第2课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课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复习:1、哲学与具体科学2、哲学的功能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1.28~1895.8.5先祖是犹太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世界到底是什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第一性和第二性)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

2、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可知论的代表)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的问题(3)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二

3、、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1)划分的标准:(2)各自的根本观点本原与派生、先与后、决定与被决定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考: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有何异同?根本观点一致对物质的理解不同王充提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中国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世界的本原。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赫拉克利特:

4、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的、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印度古代的“四大”说:宇宙万物是由水、风、地、火构成的。3、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世界的本原,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神学、程朱理学、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牛顿的第一推动力“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有

5、能动作用③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④意识决定于物质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削足适履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三、哲学上的“两个对子”—“两对”根本对立的世界观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是什么”问题)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世界“怎样存在”)---处于从属地位,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1)典型代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诡辩论(相对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辩证唯心主义---黑格尔哲学(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6、例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唇亡齿寒;藕断丝连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例2、运动、变化、发展与静止观点的对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刻舟求剑例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关于矛盾的观点的对立)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舍本求末;本末倒置;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辩证法全面的观点形而上学片面的观点

7、一叶障目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辩证法发展的观点思考:为什么说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是“花”吗---有“实”吗思考: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追求物质利益会陷入唯心主义吗?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吗(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追求物质利益,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主管蛮干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重视精神作用,就是唯物的。根本分歧是围绕世界本原问题展开的思考:想到就能做到吗?心想一定事成吗?王夫之: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

8、无也无其器则无其道”、“尽器则道在其中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天地之气,恒生于动而不生于静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的“天人一”的思想中国哲学强调‘参天地,赞化育’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对于“天”的认识并不一致,殷周时代的“天”有时指超自然的至上神(人格神)。春秋战国时代的“天”,已经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