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意

第1节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意

ID:42156723

大小:1.83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9-09-09

第1节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意_第1页
第1节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意_第2页
第1节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意_第3页
第1节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意_第4页
第1节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意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节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文阅读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成语故事·让枣推梨唐·李延寿《南史·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竞之,泰独不取。问其故,对曰:‘不取,自当得赐。’由是中表异之。”《后汉书·孔融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温馨提示让枣推梨:指兄弟间的友爱谦让,不能用于其他关系。常错用为:人与人之间的谦让、客套。第1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意体验与探究真题体验一、(2009·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自由和科学爱因斯坦我知道,要对基本价值的判断进行争论,是一件没有希望的事。比如,如果有人赞成

2、把人类从地球上消灭掉作为一个目标,人们就不能从纯理性的立场来驳倒这种观点。但是如果有某些目标和价值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人们就能够合理地来议论达到这些目的的手段。现在,让我们来指出两个目标,凡是读到这篇东西的人大概都会完全同意的。第一,为维持全部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所必需的资料应当由总劳动量中尽可能少的部分来生产。第二,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固然是美满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但只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为了得到满足,人还必须有可能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和能力来发展他们理智上的和艺术上的才能。其中第一个目标是要求增进一切有关自然规律和社会过程规律的知识,也就是要促进一切科学工作。因为科学工作是一个

3、自然的整体,它的各个部分彼此相互支持着,虽然支持的方式还没有人能预料到。但是科学进步的先决条件是具有不受限制地交换一切结果和意见的可能性——在一切脑力劳动领域里的言论自由和教学自由。我所理解的自由是这样的一种社会条件:一个人不会因为他发表了关于知识的一般和特殊问题的意见和主张而遭受到危险或者严重的损害。这种交换的自由是发展和推广科学知识所不可缺少的,这件事有很大的实际意义。首先它必须由法律来保障。但单单靠法律还不能保证发表的自由,为了使每个人都能表白他的观点而没有不利的后果,在全体人民中必须有一种宽容的精神。这种外在的自由的理想是永远不能完全达到的,但如果要使科学思想、哲学和一般的

4、创造性思想得到尽可能快的进步,那就必须始终不懈地去争取这种自由。如果要保证第二个目标,也就是要使一切人的精神发展成为可能,那么就必须有第二种外在的自由。人不应当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而工作到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从事个人活动的程度。而没有这第二种外在的自由,发表的自由对他就毫无用处。如果合理的分工问题得到解决,技术的进步就会提供这种自由的可能性。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发展还需要另一种自由,这可以称为内心的自由。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也不受一般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这种内心的自由是大自然难得赋予的一种礼物,也是值得个人追求的一个目标。但社

5、会也能做很多事来促使它实现,至少不该去干涉它的发展。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权威的影响和强加给青年过重的精神负担来干涉内心自由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由鼓励独立思考来支持这种自由。只有不断地、自觉地争取外在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精神上的发展和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有可能得到改进。(选自《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赵中立、许良英编译)1.下列对第二种“外在的自由”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工作之余还有可能从事个人的活动,属于第二种“外在的自由”。B.第二种“外在的自由”是实现爱因斯坦所指出的第二个目标的基本前提。C.第二种“外在的自由”与第一种“外在的自由”相

6、辅相成,都有助于科学的发展。D.第二种“外在的自由”是实现合理分工和技术进步的先决条件。解析D项因果倒置。原文说:“如果合理的分工问题得到解决,技术的进步就会提供这种自由的可能性。”D二、(2008·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诗与直觉朱光潜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诗的“见”必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

7、“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为B”公式表示出来。认识A为B,便是知觉A,便是把所觉对象A归纳到一个概念B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无意义,必须与B、C等发生关系才有意义。我们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须把A当作一块踏脚石,跳到与A有关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但是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