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课程说明书

《中国史学史》课程说明书

ID:42155382

大小:11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9

《中国史学史》课程说明书_第1页
《中国史学史》课程说明书_第2页
《中国史学史》课程说明书_第3页
《中国史学史》课程说明书_第4页
《中国史学史》课程说明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史学史》课程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史学史》课程说明书一、主讲教师信息姓名江心力性别男学历博士职称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工作单位历史文化学院讲授课程明史中国史学史联系电话电子信箱jiangxinli@lcu.edu.cn二、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中文中国史学史先修课程中国通史英文HistoryofChineseHistoriography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48/3授课范围历史学专业2009级本1、2、3班,授课时间和地点周三5-7节:2-214室;人数限制102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面向历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立足于学术史的视角,结合中国历史上史学名家及史学名

2、著,考察中国史学发展的轨迹和历史,探索中国史学的发展规律。促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中国史学史的基本知识,理解中西方史学的不同特征,掌握中国史学的理论思维,培养学生的史学意识。三、教学资源指定教材《中国史学史教本》,白寿•彝主编,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参考文献《中国史学名著》,钱穆著,三联书店,2000年版。《中国史学史》,金毓蔽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屮国近代史学史》,吴泽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新史学九十年》,许冠三著。香港屮文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屮国近代史学学术史》,张岂之著,小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

3、96年版。教学网站四、教学信息教学目标本课程讲授方法采用通论和专题相结合的方式,着重介绍中国传统史学的产生与完善、转型及新史学的产生二个阶段的发展历程。课堂讲授着重使学生掌握史学哲学、史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及表现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利用史学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讲授中避免罗列史实,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启发学生对屮国史学现彖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教学进度(以周为单位)课堂讲授实验、实习、作业、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教学内容摘要(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内容及时间、地点第1周导论(3学时)历史与史学的关系一、史学历

4、史与二、史料与史学三、史学溯源(史学史)四、史学概观五、史学史研究的历史冋顾六、我们的设想与展望七、中国史学史的分期问题第2周第二讲先秦至宋元的史学哲学(6学时)一、孔子与史学二、儒家史学哲学的发展三、司马迁与班固四、传统史学哲学的成型传统史学与哲学的关系第3周五、传统史学哲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至宋元)六、传统史学哲学存在的问题七、传统史学哲学的基本特征《史记》与《汉书》比较第4周第三讲明清(戊戌变法前)史学哲学的转型(5学时)一、明清之际史学哲学的新趋向二、乾嘉朴学的史学哲学三、以龚、魏为代表的史学哲学王夫之与《读通鉴论》第5周四、传统

5、正统史学精神的复兴五、传统史学哲学的反思六、屮外历史的对比和对历史进程的新认识《文史通义》的学术价值第6周放假第7周第四讲二十世纪新史学哲学的理论建构(6学时)一、新史学思潮的理论创新二、梁启超、章太炎的史学探索三、新史学哲学探源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第8周四、新史学哲学流派之一一一传统文化主体论五、新史学哲学流派之二一一文化西化论六、新史学哲学流派之三一一马克思主义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哲学的特占第9周第五讲先秦至宋元的史学方法(6学时)一、《春秋》的史学方法二、春秋战国时期史学方法的完善三、两汉史学方法的发展传统史学体例的特点第10周四、魏晋

6、至宋元史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五、传统史学方法的内容六、传统史学方法的特点和不足纪传与编年之比较第11周第六讲明清(戊戌变法前)传统史学方法的转型(6学吋)一、明清之际史学方法的进步二、乾嘉朴学的史学方法三、章学诚对史学方法的探索明清史学方法进步的表现第12周四、嘉庆、道光年间的史学方法五、鸦片战争后到戊戌维新吋期的史学方法乾嘉史学方法的特点第13周第七讲一十世纪新史学方法的运用(6学时)一、史学方法的革新思潮一、梁启超、章太炎早期史学方法的比较三、新史学方法的初步运用梁启超、章太炎早期史学方法的比较第14周四、新史学方法论体系之一一一民族文

7、化本体论的史学方法五、新史学方法论体系之一一一文化西化论的史学方法六、新史学方法论体系之三——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的特点第15周第八讲中国史学学术成果(6学时)一、古代史学研究的内容与成果二、近代史学研究的内容与成果三、20世纪的史学研究的内容二十四史价值何在第16周四、20世纪的历史地理学五、20世纪考古学的发展考古学、地理学与历史学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浏览教学网站、去图书馆。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浏览教学网站、去图书馆。五、实践教学(含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

8、物考察等)六、成绩评定平时成绩总占成绩20%。其中作业质量和上课出席参与占10%,实践(包括出席参与、读书报告质量)占10%o期末成绩占总成绩80%,闭卷(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