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育理论案例分析

[教材]教育理论案例分析

ID:42149710

大小:26.2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9

[教材]教育理论案例分析_第1页
[教材]教育理论案例分析_第2页
[教材]教育理论案例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材]教育理论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理论案例分析一、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错一罚十”、抄字十遍百遍的做法。对此做法你怎么看待,请运用记忆的相关规律进行分析。答:这种做法违背了记忆规律,对实际的学习是没有帮助的。“错一罚十”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但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超过150%后,效果并不递增,反而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同时,“错一罚十”的做法很容易是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二、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为了给

2、学生们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对教师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内周围的墙壁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海摆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答: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过于精心地布置教室反而会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等效果。根据无意主义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和室内的花草,植物等新异的吃机务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更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欣赏图画,植物上,而影响专心听课。三、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转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早学

3、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答:小方回答转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转头可做建筑材料,还可以做防身武器,敲打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去昂造型思维的发展。四、“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

4、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答: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丄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五、“不是果敢,是残忍。”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

5、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