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49311
大小:180.3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09
《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七)期中检测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同步测试卷(七)期屮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屮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屮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④韩非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1905年,同盟会出版的《民报》创刊号撇开孔孟老庄,把墨子奉
2、为一代宗师,并刊登了臆想的墨子画像。当时配发的文字介绍,最有可能的是称墨子为()A.中国古代反对民族压迫第一人B.中国古代关注民生第一人C.世界第一和平主义大家D.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3.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A.孟子的民本思想B.苟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D.二程、朱熹的理学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反复强调这种
3、(理学)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改造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宗教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5.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Z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4、)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C.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2.“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A.工商皆本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C.治贫与治愚相结合D.减轻人民负担3.“这一新发明的起源,就潜藏在三项更古老的发明中:纸张、拓片和雕刻卬章。”“这一新发明”指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电报D.互联网4.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右图所示名画相符的是()赵孟颊《古木竹石图》A.“造型写实”B.“境
5、生彖外画中诗”C.展现民间风情D.“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5.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來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A.小说B.戏曲C.说书D.绘画11.这是明朝晚期浙江鄭县人朱宗光対西方的看法:“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貂之固陋,而更有屮邦所不如者。……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荷戈之士,皆万人敌,巨炮所击,皆使坚城立碎,固垒随移,我中土之武备不如也。……以如是之人心风
6、俗,而鄙Z为夷狄,吾惟恐其不夷也。”下列对此推理分析正确的是()A.“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反映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成就B.朱宗光了解的“钟、炮”主要得益于传教士的贡献C.朱宗光对西方的认识是当时屮国社会主流思想的一个缩彫D.朱宗光对荷兰“坚船利炮”的认识是基于郑成功收复台湾12.著名历史学家蒋廷皺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这一观点意在说明()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的忠实代表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基本屈于IH时代范畴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林则徐是清末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13.郑观应在
7、《盛世危言》中指出:“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该材料最能体现出作者的观点是()A.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批评洋务运动单纯发展军事工业C.主张以“商战”应对外來经济侵略D.将发展工簡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14.戊戌变法期I'可,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提侣国人虚心向西方学习C.主张世界各国和平相处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15.《
8、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屮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