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16解放区的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16解放区的创作

ID:42141492

大小:2.89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9-08

中国现代文学史16解放区的创作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16解放区的创作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16解放区的创作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16解放区的创作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16解放区的创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16解放区的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解放区的小说创作赵树理丁玲孙犁周立波赵树理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出生于贫农家庭,从小喜欢民歌、民谣、鼓词、评书及地方戏曲,对民间文学十分熟悉。沁水县尉迟村赵树理故居,赵树理1906年9月24日出生于此地1925年,赵树理进入长治省立第四师范读书,接受了“五四”新文化的启蒙和熏陶。1927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深入基层,亲自组织群众抗敌斗争,并开始从事创作。1936年,《太原日报》副刊刊登的赵树理早期作品《打倒汉奸》。1943年5月,赵树理完成了著名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10月又推出了《李有才板话》,被誉为“解放

2、区文艺的代表之作”。从1943年到1949年,短短几年间赵树理创作了大量中、短篇小说,影响甚远。1947年,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召开座谈会,号召文艺工作者“向赵树理方向迈进”。赵树理(中)、陈荒煤(左)、于黑丁(右)在晋冀鲁豫边区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合影赵树理小说创作的特色关注现实问题赵树理的小说创作继承和发扬了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并且在40年代革命根据地的社会条件下加以创造性的开拓,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解放区农村社会关系的变革,塑造了许多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民族化特色赵树理从以农民为主体的读者群的审美需求出发,继承了民间艺术的一些优秀传统,

3、重视小说“说故事”的功能,在人物描写、情节结构和语言方面,都十分注重与民族的欣赏习惯、审美趣味、文化水准相适应。他的这种风格既是个人的,也是民族的、大众的。赵树理与“山药蛋派”“赵树理方向”的重要影响是,形成了以赵树理为代表,包括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一批小说家的“山药蛋派”。他们的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浓郁的晋东南民俗风情,影响很大,与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形成对比。解放后,赵树理多次回到他生活过的农村,观摩演出、指导创作。不幸在文革期间去世。1963年7月,赵树理从北京回晋东南深入生

4、活,图为修改《三关排宴》剧词。1964年4月赵树理在长治观看上党梆子演出结束后,与演员亲切交谈(1965年)孙犁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高中毕业后,流浪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在大学旁听,曾用“芸夫”的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1936年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此后,他在家乡投身于抗战洪流,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较多的了解。1941年孙犁(前排左三)与晋察冀边区文学工作者合影1944年,孙犁来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

5、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孙犁代表作《荷花淀》1946年春孙犁在蠡县孙犁年青在白洋淀荷塘旁边1979年孙犁在天津寓所内孙犁摄于1983年孙犁在欣赏小物件。1995年孙犁为《散文世界》题字晚年的孙犁孙犁与友人合影孙犁的创作特色孙犁也是解放区一位重要作家,他与赵树理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描写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有所超越。他特别注重对战争中人性美的描绘,对人性深处的揭示。孙犁的小说语言质朴,结构较为松散,具有一种诗意的美。孙犁与荷花淀派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心里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

6、熙、韩映山等。丁玲年轻时的丁玲1927年丁玲与胡也频在北京时为“湖畔”诗人冯雪峰刚来上海时的丁玲1938年初,任弼时与丁玲等在山西洪洞马牧村。1938年,萧红与丁玲等在一起。延安初演丁玲撰写的话剧《重逢》后,丁玲与时为演员的陈明(左一)等人留下合影。1942年5月,丁玲(前右二)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和代表们一起受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的接见。毛泽东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毛泽东致丁玲、欧阳山(1944年7月1日)1954年12月,丁玲(前排中)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团成员应邀出席了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的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前排

7、右为周扬、前排左为老舍。1954年丁玲在桑干河畔留影。1952年丁玲和陈明、蒋祖慧在多福巷家中。丁玲(前排中)被划为右派,于1958年下放北大荒劳动改造。图为她在当地任教员时与同事合影。艾轩油画《丁玲在北大荒》丁玲、陈明从秦城监狱出狱后第一次合影。1975年秋摄于嶂头村后老顶山。丁玲和她的丈夫陈明在家中。1979年6月16日,出席政协五届第二次会议的文艺界著名人士欢聚一起亲切交谈。左一是夏衍,左三是丁玲,右一是著名芭蕾舞演员白淑湘,右二是著名电影演员王人美,前坐者右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权。1979年,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丁玲和老朋友曹禺(左)、阳

8、翰笙(中)在一起。牛汉(后排左)与丁玲(前排中)夫妇等合影。丁玲与冰心1983年丁玲访问法国时合影。丁玲回乡记友谊农场三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