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33775
大小:56.6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08
《中学古代诗歌教学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古代诗歌教学浅析摘要:中国的诗歌传承有2000多年的历史,诗歌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耀眼的明珠。当今我国各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都选入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中初中语文教材选入有80余篇(以人教版为例),这些诗歌脍炙人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可目前,我们很多语文课堂里的诗歌教学大多只停留上“死记硬背”上,将优美而富有深刻内涵的诗歌粗野地割裂为若干考点,一切只是为了“考试”,并没有充分发挥诗歌教学应有“传承文明”的作用。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诗歌修养等几方面简单阐述一下我对中学古代诗歌教学的几点认识。关键词:诗歌教学审美能力情境对比诵读诗
2、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从我国第•部诗歌总集一一《诗经》,到唐诗、宋词,中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诗歌作品灿若繁星,不仅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文明的优秀遗产。几千年来,诗歌教育一直为历代文人所重视,清代甚至将《声律启蒙》等读物作为重要的启蒙读物。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歌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蕴藏的美质,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进行艺术鉴赏的宝库。所以笔者认为:诗歌教学中最核心的应该是对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可这正是当前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所极为欠缺的。一、古代诗歌教学的现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方式
3、一直紧紧束缚着中学诗歌的教学活动。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在课堂上只关注诗歌的文字本身,并没有引领学生对精炼和含蓄的诗歌语言和诗歌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行过深入的探究。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死记硬背”,将诗歌简单的罗列出若干考点,只要学生能够背写,考试中能填空就可以了。这种教学形式使那些历经磨砺的传世佳作,只剩下了机械、单调和枯燥的重复,失去了其原有的意境和韵味,更別提“妙合无垠般诗的境界”To这不仅让学生彻底丧失了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更是违背了诗教的意义。从长远考虑,这样的语文教学是失败的!诗歌教学目的决不在于应试,而是让学生经历一种情感和心灵的体验。“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人用诗歌来抒发“喜怒哀
4、乐、悲欢离合”,因此诗总是表达强烈情感的。屈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表现的是高尚情操和矢志不移的精神;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表现的是宽广胸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的是他对上水田园生活的向往。我们在欣赏诗的过程中总能感受到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感受到诗人心灵的燃烧。可传统的应试教学对诗歌教学定位不清,使其走进了两个误区:第一,忽略古代诗歌“言为心声”的本质,用背“考点”代替教学。诗歌是真情所致,自然流露,可现今的教学中,古代诗歌被严重肢解,老师在课堂上把字词和文言注释当成了教学的重点。例如:八年级上册的杜甫的《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5、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写于诗人二十四岁时“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中,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吋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在描写手法上,运用了渲染、衬托和虚实相映的写法,由情到景,由景及情。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朝气。最后两句语意深远,被誉为千古绝唱。可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是讲了讲诗的意思和文言注释,根木没有时间去深掘诗歌的内涵,更没有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第二,诗歌教学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
6、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FH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是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其意境之深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就这样一首意境深远的诗,我们的教学参考书上却非要把它单纯的定义为爱国主义诗篇,这不仅是一种片面的曲解,更是对诗歌作者的不尊重。试想,等我们的学生长大后,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后,他再读这首诗,一定会觉得自己当年被骗了。由此可见,如何定位古代诗歌的教育价值,挖掘古代诗歌对人的情感熏陶的作用值得我们思考。如何通过古代诗歌的教学,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树立其正确的人
7、生观和价值观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去研究。二.古代诗歌的教育价值(一)最佳的审美教育素材美是诗的本质。一首好的诗歌可以让我们产生审美的愉悦,教好一篇古代诗歌可以把美的感受传递给学生,能够培养他们审美的能力,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学生读一点诗歌,背一点诗歌,不仅能开阔视野、学习语言,而且在咀嚼英华的过程中,必然同时承受到五千年深厚文化的熏陶,丰富文化素养。”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古代诗歌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对他们形成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