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建设美好的明天

为了建设美好的明天

ID:42132290

大小:2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8

上传者:U-991
为了建设美好的明天_第1页
为了建设美好的明天_第2页
为了建设美好的明天_第3页
为了建设美好的明天_第4页
为了建设美好的明天_第5页
资源描述:

《为了建设美好的明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为了建设美好的明天◊范征夫我的童年,是在扬州北乡黄珏农村度过的。从小因家庭生活困难,只念过几年私塾,学的全是孔孟之道一套东西。我家世代以耕种为生,只有父亲范文清当过几年小职员,做过中医,全家人从不过问政治,只是仇恨旧的社会制度,但屮国向何处去,屮国究竟有些什么党派,搞不清楚。1932年,我的家乡发主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暴动,把我们家人卷进政治漩涡,我的幼小心灵也受到了强烈的震荡。这次农民暴动,完全是“官逼民反"o1931年秋,扬州一带遭到特大水灾,饿殍千里,民不聊生。国民党县、区、乡政府,不但不设法赈济灾民、废除压在农民头上的苛捐杂税,反而在水灾的第二年,以“重新丈量山亩,整顿山赋收入”为名,无理加重农民负担,至U处派兵催缴田赋,动辄抓人打人,使得广大农民喘不过气来,实在难以忍受。1932年秋,在共产党员罗才良、葛广兴及雇农陈有喜等领导下,三千多个农民,手持渔叉、钉耙、钩镰等一哄而起,冲进作恶多端的几个乡、保长家里,搜查出重新丈量登记的田赋册,放火烧毁。接着打开几家恶霸地主的大仓库,把他们囤积居奇的犬批稻谷,全部分给穷苦农民。我的祖先范玉峰是参加暴动的一分子,我目睹了这次暴动的很多壮观场面,从心底里钦佩他们“劫富济贫”的义举。 很不幸,这次暴动只持续了一个星期,就被扬州派下乡的大批保安队血腥镇压了。几位共产党领导人被捕,在临刑前都高喊“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反动政府还把他们的头割下來悬在城门口示众。我耳闻目睹这些情景,头脑里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疑问,“共产党是干什么的,他们为什么不怕死要帮助农民求活路。”当然,这个疑问在那时是不会有人回答我的。1933年至1935年,我到父亲当小职员的地方东海县新浦镇,继续求学,补习国文、历史、地理、英文等课程。我和新浦中学一些学生有了来往,并从图书馆借来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冰心、夏丐尊等人的著作,如饥似渴地一本又一本的阅读。我除了阅读进步小说外,还每天看报,关心国家吋事的变化。1935年夏,父亲失业,我也失学随他返回故乡。父亲用当了几年小职员积蓄的微薄薪水一百多元钱,在家乡黄珏镇上开了一月小杂货店,我在店里当学徒。1937年7月7日,是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的伟大日子。我在家乡小镇上与各地返乡的青年学生常常聚在一起,谈论国事。大家认为不能“坐以论道”,必须用实际行动,参加救亡活动。于是决定办一份小报來宣传抗可恨扬州国民党县党部不予批准。我们一气之下, 改出《抗日壁报》,每周二次,每次两大张。壁报贴出后,看的人很多,他们从屮得到全国各地抗战的最新消息。在办报过程屮,我接触到南京金陵大学一位大学生卜力夫,他读的书很多,见识很广。我问他“朱毛”是什么人?他告诉我,朱德、毛泽东都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领袖,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负责人。他们在中国许多地方建立了红色根据地,这支队伍有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多次“围剿”,都没有能够消灭他们。他说红军早就主张抗日,共产党反对H本侵略是最坚决的。听了他一席话,使我对红军产生好感,开始把抗战胜利的希望,国家、民族、前途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身上。1937年12刀14日,扬州也落入LI军魔掌Z中,我家乡一带的村庄,也遭到日本侵略军蹂蹒。我的两个表兄惨遭日军杀害。就在这吋,我的家乡出现了第一支抗H队伍“抗FI义勇团”。听说团长陈文1928年领导过郎溪农民暴动,一度攻下县城,后遭国民党大军“围剿”。起义失败后,他隐姓埋名,直到抗战开始,才召集旧部十余人,从镇江渡江到扬州、天长、高邮一带高举抗LI大旗,与日军展开血战。我还听说当年参加扬州农民暴动的共产党员李小洲也从监狱出来,任陈文部队秘书长。于是我和办《抗日壁报》的儿位同学到离家八华里的公道桥,参加了抗日义勇团的宣传队。到了宣传队后,我们来自各地的几十个青年学生,身穿草绿色军装,腰系手榴弹,每天聚集一起,排练唱歌、演戏,大半时间到甘泉山、公道桥、黄珏镇、菱塘桥等乡镇去贴抗日标语,散发抗日传单,并搭起木台,站在上面向群众发表抗日演说。当时,我们唱得最多的 歌是岳飞作词的《满江红》和《流亡三部曲》、《大刀进行曲》。演过的话剧有《放下你的鞭子》及一些自编自演的活报剧。其屮有陈文部队在公道桥伏击鬼子大捷,以及到扬州城里斧劈汉奸的故事。这些宣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至有些青年当场报名参加陈文部队。1938年5刀,我听说红军已改编为八路军,国共两党合作抗LI,延安人批招收知识青年,我就请假离开陈文部队,准备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秋天,我从家乡搭乘一条小木船,穿过日军占领区,行程近千里,为期半个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上海。我到上海后,暂住亲戚家里,白天到书摊上看书,增加自己对共产党及其军队的了解。记得最爱读的报纸是《每日译报》,最喜欢的书是斯诺的《I丿q行漫记》以及他夫人威尔斯写的《西行访问记》;特别爱看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论新阶段》。读了这些书报,使我对整个抗战形势有了新的认识,对延安更加向往。这一时期,我四处寻找去延安的关系。因我人地生疏,又没有充足的旅费,奔走了几个月毫无眉冃。有一次我找到红十字会,他们正有一部车辆满载医药要去延安,因我无可靠关系和单位介绍,他们不肯带我同去。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我考进了康元制罐厂当抄写员。进厂以后,我从过去的档案中,惊奇地发现这个工厂过去参与过共产 党活动,我大喜过望,想在厂里找到共产党的关系,再去延安进抗日军政大学求学,学成以后,为民族胜利、社会进步效力。不久,我认识了从香港回来的印刷部工人屠廷干(后名杜夫),我们一见如故,谈得非常投机。业余吋间他和我i起到上海第四中华职业补习学校学习,我们都喜欢话剧,在那里又结交了一些新朋友,其屮有该校所属的中华业余剧社负责人沈刻丁,他帮助我们在厂里组织话剧团,杜夫和我均为演员。我们不顾厂方反对,在沈刻丁的导演下,两次演出过一个有关救亡内容的独幕剧。在第以中华职业补习学校学习期间,我去听许多名家学者关于“现代知识讲座”的演讲,使我茅塞顿开。同学们还称赞第四中华职业补习学校及“现代知识讲座”,是“上海抗大”。这时杜夫告诉我,地下党有指示,不一定去延安抗大学习,在上海也可以补习和自学。我接受他的建议,利用早晚业余吋间,不怕疲劳,刻苦攻读了十多部政治、经济、哲学等书。其中使我获益匪浅的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郭大力、王亚南合译的《资本论》第一册,以及《列宁主义基础》、《论政党》等书。我在第四屮华职业补习学校就读半年后才知道,这所学校表面上是由爱国人士姚惠泉先生主办,实际是由上海职业界救亡协会负责人王纪华(他公开身份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在党内是协会党团书记)主持,学校许多活动,都是受他指导的。杜夫和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积极参加厂内外的抗EI救亡活动,如推动成立歌咏队,排练学唱救亡歌曲,组织读书会成员参加《学习》杂志的哲学讨论,并为《职业生活》(上海地下党办的刊物)写文章。 根据当时地下党“勤学、勤业、交朋友”的指示,1940年2月,杜夫和我联络了厂内八个志同道合的职员、工人,秘密结拜兄弟。我在金兰谱的扉页上写了约五百字的宣言,表达了我们对抗战前途、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追求和向往。杜夫还从外面拿來一些“秘密文件”,要我抄写。我不怕特务盯梢,在夜里一起进行传单散发。我们还在工人中进行夜课教育,其中有“日做工,夜做工,一年到头四季空”的内容,很容易为工人们接受。在“八个弟兄”中后來有五人成了共产党员。在话剧团、歌咏队、读书会成员中,经杜夫和我介绍,先后有二十多人到苏南、苏北参加新西军。1940年3刀,杜夫家乡宜兴有了共产党、新四军活动的消息,经过我们商量,他以患肺病需要休息为名,回乡进行联络,因我不愿滞留在“孤岛”,要求早H投入党的怀抱,到敌后参加第一线战斗。杜夫回乡后,不断和我通讯。他用暗语告诉我已和“家里人”在一起To1940年秋,他亲口来上海接我,到了新四军第二支队开辟的太(湖)滿(湖)地区。到他家后的第一个晚上,我和杜夫抵足而眠,他忽然问我:“你是什么人?”我说:“和你一样都是共产党。”他笑笑说:“我不仅是共产党员,还是一个支部书记,你虽然信仰共产主义,为党做过不少工作,但还没有办过入党手续。”我听到这几句话,心里有些着急和不安,他说:“你的情况,我早就向这里太滿中心县委汇报过了,有人会很快帮你办理入党手续的。”第二天,我们由屮心县委宣传部长许光带领,到了机关驻地,书记陈立平、组织部长孙章录十分热情的接待我,使我感到异常亲切和温暖,他们要我以新四 军战地服务团团员的名义,立即参加筹办《太湖报》的出版工作。1941年1月,发生了亲者痛、仇者快的“皖南事变”,太滿地区形势起了很大变化,抗日民主政权普遍建立,3月,我被调到锡、宜、武三县行政委员会任助理秘书,掌管机关文书印信。不久由老红军机关支部书记陈成作介绍人,支部大会正式通过我入党。从1938年秋到1940年秋,我花了两年时间,辗转一千多华里,在抗日救国活动中,终于找到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我一生最大的愿望。数十年来,在党的教育培养下,为建设新中国和美好的明天,我经历了“战争生死关”、“土地改革关”、“胜利入城关”、“社会主义改造关”,即使处于极端困难甚至非常委屈的情况下,我从未动摇过爱国爱党的坚定信念,做到“一息尚存,此志不懈”。如今,我已年届九旬,亲历、亲见了祖国和家乡六十年來,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心潮澎湃,由衷高兴。我深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一定能排除万难,迈步前进,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蓝图,使中华大地有一个光明灿烂、繁荣昌盛的美好明天!范征夫简历:范征夫,江苏扬州人o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华屮野战军第八纵队七十二团宣教股股长,华东野战军供应总站副总站长、前方供给部供应处副处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上海市政协秘书长,上 海市政务志编纂委员会主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