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

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

ID:42128448

大小:1.65 MB

页数:94页

时间:2019-09-08

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向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征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化架构1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向文明,是指反映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总和,标志人类社会开化状态与进步状态的范畴。换言之,文明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进步、合理成分的积淀,文明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发展变化。事实上,任何一种社会发展,其最终指向都在于追求人类社会的更高级的生存方式,实现更高层次的文明状态。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已相继经历了传统的农业文明和近代以来的工业文明。2农业文明是被动性的自在文明状态人类社会自摆脱

2、蒙昧状态以后,最先确立起来的是以个体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血缘关系及个体人际交往为纽带加以维系的农业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最初的生存方式,农业文明产生并存在于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农业社会,以农耕牧渔的手工生产为基本特征。农业文明展现出的那种“天人合一”,田园牧歌式的理想追求完全建立在“靠天吃饭”的基础之上,人们对于自然乃至于人类自身都缺乏必要的了解,表现出一种听天由命的无奈。由此决定,农业文明只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被动性的自在文明状态。3工业文明以工业化大生产为基本特征近代工业文明肇始于工业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3、因而以工业化大生产为其基本特征。工业文明立足于人类的创造力和人类自身的生存需求,以人类征服自然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正是在这种人定胜天的价值取向驱动之下,工业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铸造起以工业化为标志的现代文明。工业文明是人类摆脱自在状态,开始步入自主自为发展的标志。4就人类社会发展的底蕴而言,超越现代恰恰是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工业化的发展铸造了现代工业文明,同时也在呼唤着新的社会文明形态。深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必将导致人类价值取向的再度深刻转换,促使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超越工业文明,指向人与

4、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从农业文明经过工业文明而生态文明,这将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的文明将以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中心,实现人与自然的同步发展。相比较而言,生态文明将是一种互动性的自觉文明形态。5工业文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但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是巨大的。过度的工业化不仅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使人类自身的社会环境受到了伤害和冲击。这种异化现象的产生,深刻暴露出了以工业为主体的社会发展模式与人类的环境要求之间的矛盾,以一种后现代的方式将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尖锐地提交给

5、了全人类。6从后工业到生态文明科学文化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实现了工业化,进入工业社会。20世纪70至80年代,随着工业化达到其最高成就,以及它所带来的问题严重化,促使工业社会面临历史性变革。西方社会学家、未来学家预感到传统工业时代的结束,广泛使用“后”一词,作为一种综合形式来说明西方社会正在进入的时代。7德国社会学家拉尔夫·达伦多夫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后资本主义社会里。美籍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认为他们处在“后文明”时代的开始。以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在今后30年至50年

6、间,我们将看到“后工业社会”的出现。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它将是二十一世纪美国、日本和西欧社会结构的一个主要特征。8如何来表述未来社会的发展样态,也就是说,在工业文明走到尽头之日,人类文明将向何处发展?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已经成为有远见的未来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9工业文明的最大矛盾在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之间产生深刻矛盾,这促使人类文明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改变发展方向,向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化方向发展,生态化将渗入到社会结构、经济活动、生产技术、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10贝尔

7、的“后工业社会”理论贝尔把社会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他认为,前工业社会依靠原始的劳动力并从自然界提取初级资源。工业社会是围绕生产和机器这个轴心并为了制造商品而组织起来的,工业社会在生活节奏和工作组织方面就是现代西方社会结构(即:经济、职业体制、阶层体制)的特定含义。11前工业社会的“意图”是“同自然界的竞争”:它的资源来自采掘工业,它受到报酬递减律的制约,生产率低下;工业社会的“意图”是“同经过加工的自然界竞争”,它以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为中心,利用能源来把自然环境改变成为技术环境;后工业社会的

8、“意图”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在那种社会里,以信息为基础的“智能技术”同机械技术并驾齐驱。12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首先是社会结构性质的变化,是社会的一个方面而不是整个构造的变化。描述它的情况,有三个组成部分:在经济上,它从制造业转为服务业;在技术上,它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新工业的中心;在社会学上,它是新的技术贵族的兴起以及新的阶层原则的开始。13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贝尔的“后工业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