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2套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2套

ID:42111964

大小:304.79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9-08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2套_第1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2套_第2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2套_第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2套_第4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2套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2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2套人教版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一)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的试卷分A卷和B卷,座位号为奇数的做A卷,座位号为偶数的做B卷,请同学们认真核对。2.本次考试为网上阅卷,请同学们注意答题区域和答题顺序。第I卷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论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旷世奇才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批评家。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苏轼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基于此,他重视文学积极的社会作用,强调有为而作,针眨时弊。他在《题柳子厚诗》中写道:“诗须要有为

2、而作……好奇务新。乃诗之病。”所谓“有为而作”,目的在于揭发当世政治的过失和社会中的种种不平,从而达到“疗饥”“伐病”的功效。苏轼的意图十分明确,写诗就要充分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有所劝诫,有补于世。不能一味地粉饰现实,阿谀奉承。苏轼在向哲宗皇帝申述自己因诗获罪的原因时说:“昔先帝召臣上殿,访问古今,敕臣今后遇事即言。其后臣屡论事,未蒙施行,仍复作诗文,寓物以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这说明苏轼确是有意继承风、骚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提倡充分发挥文学的社会功能,以揭发流弊、拯时救世。苏轼《答乔舍入启》中写道:“某闻人才以智术为后而以识度为先,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国之将兴也,贵

3、其本而贱其末:道之将废也,取其后而弃其先。用舍之间,安危攸寄。”作者把文章重"体用”还是重“华采”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强调“以体用为本”。“以体用为本”与“有为而作”的精神完全一致,都是苏轼文艺中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的反映。苏轼认为诗画要传神,而满足于摹写物象,意尽句中,不是成功的艺术作品。对苏轼诗贵传神的见解,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其一、诗要传客观物象之神。苏轼《评诗人写物》云:“诗人有写物之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木殆不可以当此。”其二、诗要有“超以象外”的远韵。“远韵”是“神似”的自然发展,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超以象外"的无限时空中,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与回味的余地,

4、这就是“远韵”。其三、诗歌创作要有“空静”的心态。苏轼《送参寥师》诗云:“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只有处心于静境,才能摆脱动境的干扰,才能洞察万物的纷纭变化;只有置心于虚空,才不为成见所蔽,才能容纳万般妙境。唯其如此,才能写出体物传神、意境深邃的诗篇。而要使心境“空且静”。首先必须从烦琐的世俗事务中摆脱出来,使身心闲逸。闲逸才有空静,空静才有妙境和远韵。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云:“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但苏轼认为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即“天工与清新”。“天工”,意谓出-于自然,无须雕琢。凡出自“天工”者,

5、必有创作者的个性,绐人以“清新”之感。苏轼在评论诗歌时,常常用天工清新作为审美标准。在苏轼看来,自然清新的诗可以当餐,可以提神,清新是诗的生命,美的极致。苏轼''天工清新”的审美原则渊源于庄子的美学思想,《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以及“法天贵真”等,就已道出了不事人工雕凿的“天工”的实质。在苏轼的哲学思想中,最高的范畴也正是“自然”或“道”。苏轼追求自然之美,实际上是以他最理想的、至高无上的“道”或“自然”作为他美学追求的最高准则。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为出色的文学批评家,苏轼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有着独

6、特的见解,这些见解与其政治、哲学思想密切相关。B.苏轼认为文章应当重“体用”而轻“华采”,这与他“有为而作”的文学主张在精神上是完全契合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2套人教版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一)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的试卷分A卷和B卷,座位号为奇数的做A卷,座位号为偶数的做B卷,请同学们认真核对。2.本次考试为网上阅卷,请同学们注意答题区域和答题顺序。第I卷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论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旷世奇才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批评家。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苏轼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

7、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基于此,他重视文学积极的社会作用,强调有为而作,针眨时弊。他在《题柳子厚诗》中写道:“诗须要有为而作……好奇务新。乃诗之病。”所谓“有为而作”,目的在于揭发当世政治的过失和社会中的种种不平,从而达到“疗饥”“伐病”的功效。苏轼的意图十分明确,写诗就要充分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有所劝诫,有补于世。不能一味地粉饰现实,阿谀奉承。苏轼在向哲宗皇帝申述自己因诗获罪的原因时说:“昔先帝召臣上殿,访问古今,敕臣今后遇事即言。其后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