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脾与肝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脾与肝

ID:42102015

大小:536.50 KB

页数:92页

时间:2019-09-08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脾与肝_第1页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脾与肝_第2页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脾与肝_第3页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脾与肝_第4页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脾与肝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脾与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 第三节 脏腑辨证2021/7/15中医诊断学第三节脾病辨证脾统血,主运化。维持生命的力量主要是营养,脾能消化水谷,把食物的精华运输到全身,故被称为后天之本。倘若脾的运化能力不足,则食后作胀,因而引起肌肉消瘦,精神疲乏。脾主中气,体阴而用阳,阳气不运,最易湿阻,出现胸闷呕恶,大便泄泻,肌肤浮肿,并能影响其它脏腑的活动,多见脾胃不和、土不生金及土克水等证。2021/7/15中医诊断学脾之病变的常见证候。即:虚证——饮食、劳倦、思虑、久病,致脾气虚证等。实证——饮食不节,外感湿热或寒湿,致湿热蕴脾等。2021/7/15中医诊断学脾一、脾虚证病二、脾血虚证常三、中气虚

2、弱证见四、清阳不升证证五、中气下陷证候六、脾不统血证七、气虚发热证八、脾阳虚证九、中气滞证十、脾湿证2021/7/15中医诊断学一、脾虚证【临床表现】特征:不知饥饿、食少、食后困倦思睡、食后有胀滞感即欲便、平时便溏、或稍进油腻即大便不成形。基础证:食呆、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等胃气不和。2021/7/15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脾虚=特征+基础证(胃气不和)脾虚,多指脾胃虚弱而引起的消化功能减退现象。它的证状是纳食不思,食亦无味,食后困倦思睡,平时大便不成形,稍进油腻即大便成糊状。饮食不节,先伤及胃,胃伤而后脾病,故胃气不和为其基础证,多见食呆,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等。202

3、1/7/15中医诊断学健脾的药物白术,砂仁,白豆蔻,鸡内金,陈皮2021/7/15中医诊断学二、脾血虚证【临床表现】特征:面色萎黄、甚则肤色黄、黄色淡白不泽、目不发黄而小便利。共征:消瘦、舌质淡、脉细等血虚。基础证:脾虚或过度劳倦。兼证:肝血虚或心血虚。2021/7/15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脾血虚=特征+共征+基础证(脾虚)+加兼证(肝血虚或心血虚)血虚证状,以心、肝、脾三经为多见。脾虚初起,先见食少、便溏;从而营养缺乏、面色萎黄;进一步小便利而肤色黄,黄色淡白不泽,目不发黄,系营养缺乏的脾虚血少证常伴有困倦,眩晕,心悸等证。2021/7/15中医诊断学脾血虚与心、

4、肝血虚比较,由于它的特征不多,诊断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2021/7/15中医诊断学①认清脾血虚病史:多有食少、便溏等脾虚病史,或苦力劳倦病史。特别是食少便溏之脾虚,与面色萎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可以把它(脾虚)看作是脾血虚的组成部分。②掌握脾血虚的特殊色诊:面色萎黄,甚则一身肤色黄,黄色淡白不泽。③脾血虚鉴别诊断:黄疸是一身俱黄,脾血虚是其小便利而目不发黄;2021/7/15中医诊断学④脾血虚兼证:脾血虚而见心悸头晕,多先有脾虚,脾血虚,后见心肝血虚,说明心肝受累。⑤现代医学提示。脾血虚的黄色病色,是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色诊。总的来说:脾血虚

5、的病因是脾虚,其病理为营养缺乏而生血减少,它的特殊色诊为面色萎黄,甚则一身肤色黄。黄色淡白不泽,但目不发黄而小便利。2021/7/15中医诊断学三、中气虚弱证【临床表现】特征:中气不足为胸闷,自觉气短,大便频,大便先干后溏,老人脱肛,小便黄浊,有粉样沉淀;中气虚弱为神疲困倦,懒言声低,四肢无力,自觉气短,甚则行动喘促。共征:气短、乏力,逐渐形成等气虚。基础证:脾虚和脾血虚。2021/7/15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中气虚=特征+共征+基础证(脾虚和脾血虚)中气虚是在脾虚基础上发展的,但脾虚不等于中气虚弱。脾虚是运化功能低下,表现为食少、便溏等;而中气虚是不能升清、全身营

6、养缺乏的而导致的气分不足:精神疲倦,懒言音低,四肢无力,自觉气短,甚则行动喘促。另外中气不足是只见中气某一方面的功能异常,初见虚象;中气虚弱为特定的证候群,已是虚证。2021/7/15中医诊断学补中益气的药物黄芪,党参,白术,山药,扁豆,大枣,炙甘草2021/7/15中医诊断学四、清阳不升证【临床表现】特征:眩晕欲仆、头痛昏重、身重。基础证:中气虚或痰湿中阻。2021/7/15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清阳不升=特征+基础证(中气虚或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多起于中气虚或痰湿中阻。疲劳过度,中气损伤,清阳不升,头痛沉重,悠悠忽忽,伴有少气无力,食欲不振,脉象虚软。痰湿阻胃,亦使

7、头重胀痛,天旋地转,眩晕欲仆,身重,常伴胸膈满闷,呕恶痰诞,苔白厚腻等。这种头重头痛,虽然亦为清阳不升,但与中气虚的头重头痛不同。清阳不升的头重头痛因中气不足而清阳不升,而痰湿阻胃为痰湿阻遏导致清阳被抑;故清阳不升用升补,痰湿阻胃用健中、化痰、利湿为主。2021/7/15中医诊断学五、中气下陷证【临床表现】特征:行动喘促、久泻不止、小腹坠胀、脱肛、及妇科崩漏、白带不断、子宫脱垂。基础证:少气无力等中气虚。2021/7/15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中气下陷=特征+基础证(中气虚)中气虚弱,多为神疲困倦,懒言音低,四肢无力,自觉气短,甚则行动喘促;进一步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